整理包/空服員抱病值勤猝死!盤點長榮航空近年勞資爭議歷史
長榮航空近年有多次勞資爭議,圖爲長榮航空機師及空服員於桃園國際機場管制區內行走。記者黃仲明/攝影
近年來,長榮航空接連爆發多起勞資爭議,從2019年創下臺灣史上最長空服員罷工紀錄的抗爭事件,到2024年機師罷工危機、2025年接連爆出的性平與勞動爭議,勞資雙方持續緊張關係,近期更發生空服員值勤後離世的憾事,引發社會對航空業職場文化與勞動保障的高度關注,也讓外界再次檢視航空產業在安全、管理與勞權保障上的結構性問題。本文盤點近年長榮航空多起重大勞資事件。
文章目錄 2025年長榮空服員值勤後離世2024-25年育嬰留職停薪調薪爭議2024年長榮機師罷工危機2019年長榮空服員罷工事件長榮航空近年勞動法規裁罰紀錄
長榮航空一名空服員近日在執行航班時身體不適,返臺後住院離世,有其他空服員在社羣平臺發文指控,當班座艙長未及時給予協助,下機時也忽視該組員身體狀況。該座艙長於公司內部發出7點聲明澄清,事發過程持續關心組員,也沒有請該組員做事,針對不實指控將保留法律追訴權。
長榮航空表示,對於同仁離世深表哀悼與不捨,於同仁住院期間皆持續與家屬保持聯繫,主動表達關懷之意;針對此事件公司正進行調查中,將盡速釐清相關情形,也會盡全力協助家屬處理相關事宜。
空服員家屬批評長榮的制度和職場文化不健康,而座艙長所發出的聲明非常虛僞,很多空服員都不會認同,但家屬並不會對長榮提告。
交通部民航局表示,當時座艙長並未在報告提及機上有空服員生病等異常事宜,會與長榮航空及組員聯絡進一步釐清;長榮航空企業工會、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發布聯合聲明,強烈譴責長榮航空未盡保護員工義務,要求制度需通盤檢討。
長榮航空超過60位空服員在2024年時申訴,因爲請育嬰假留職停薪,回來上班後認真投入工作,但是調薪明顯受請長假影響,長榮航違反性別平等工作法,公司應儘速補還請育嬰的空服員應有的薪津。勞動部於2025年5月底做出明確認定,指出此舉違反性別平等工作法,然而長榮不服判定,向勞動部提出訴願。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於2025年7月15日前往桃園市政府陳情,呼籲「性平案件一案一罰,桃市府勿包庇長榮」。
長榮航空迴應表示,薪資調整「均依年度營運狀況並綜合考量每位員工工作表現及年資做爲客觀參考,不因育嬰留職停薪因素而有特別考量」。針對調薪爭議遭裁處部分,則將暫依主管機關意見作爲2025年度調薪依據,並通知2023、2024年可能受影響員工,後續將依行政與司法結果處理。
目前案件尚在訴願程序中,尚未有最終結果。工會於2025年8月28日表示,將啓動薪資和解協商。工會指出自2024年以來,長榮航空已7度遭認定違反《性別平等工作法》
長榮航空空服員在2024年時申訴,因爲請育嬰假留職停薪,但調薪明顯受請長假影響,其相關裁罰爭議仍在持續。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長榮航空機師爭取調薪20%、提高外站津貼至每小時6美元以及訴求禁用違法外籍機師,與長榮航空勞資爭議調解破局,後續由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舉行罷工投票。投票自2023年12月22日開始至2024年1月4日結束。最終,工會於2024年1月22日宣佈合法取得罷工權,同意票數高達900票,佔領票人數的98.9%。
由於勞資雙方在1月24日主管機關召開的協商會議中未能取得共識,工會於1月25日決定提前公告兩段罷工警戒區段,包括春節連假及清明節連假。面對春節罷工的巨大營運壓力,勞資雙方最終於2024年1月28日達成階段性協議,成功避免了罷工發生。
2023年底長榮航空機師發起罷工投票,最終工會於2024年1月22日宣佈合法取得罷工權。圖爲長榮機師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針對長榮航空發起罷工行動,2019年6月20日勞資協商因外站津貼費與禁搭便車條款無法達成共識,會議進行70分鐘後協商破局,工會宣佈罷工於下午4時生效。罷工空服員在長榮航空總部靜坐抗議,罷工期間經歷三次協商,終於在罷工的第17天即2019年7月6日簽下團體協議,並結束罷工。
罷工行動持續了17天,創下臺灣空服員罷工時間最長的紀錄。在罷工期間,長榮航空遭受嚴重營運衝擊,共取消了1439班航班,影響旅客超過27萬8420人次,營業損失高達新臺幣27.8億元。
2019年7月6日,歷經17天的罷工,長榮航空勞資雙方在簽署團體協約,罷工宣告落幕,在南崁空服員罷工棚裡得知消息的空服員高呼「長榮罷工,已經成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後續法律攻防:
罷工第二天,長榮航空對12名工會幹部與會務人員提告3400萬元的民事求償。長榮航空主張工會招收不符合資格的高雄分會會員參與罷工投票及罷工活動,是主體程序不合法;於調解時提出未經協商增設勞工董事條款,蓄意造成調解不成立以發動罷工,是程序不合法;工會訴求增設勞工董事、限制外籍組員服勤人數、日支費絕對間距條款,是目的不合法;工會以侵入長榮航空營業處所並封鎖出入口的方式進行罷工,是手段不合法,以四大不合法理由要求12名工會幹部、秘書連帶賠償罷工所造成前兩日損失3400萬元。
工會向勞動部申請「長榮提告爲不當勞動行爲」裁決通過,長榮不服而提行政訴訟。臺北高等行政法院維持勞動部裁決,認定長榮航空的不當勞動行爲。但2024年8月情勢逆轉,最高行政法院認爲長榮有提告的訴訟權,推翻檯北高等行政法院認定長榮的不當勞動行爲。2025年2月在民事三審判決前申請釋憲,但一個月內憲法法庭以與《憲法訴訟法》所定之要件不合爲由,裁定不受理。不過最終民事求償判決三審定讞,由勞方獲得勝利。
針對長榮航空一名空服員抱病值勤15天后病逝,勞動部長洪申翰說,現正釐清事實經過,勞動部不會只聽公司一方之言,且調閱勞動法遵紀錄,確實看到不少長榮違法紀錄,認爲公司應誠懇面對基層員工聲音、需求,打造友善員工的工作環境。
桃園市勞檢處表示,經查2023年至今,長榮航空違反勞基法第32條第2項規定超時工作,共計7次違反紀錄,合計裁罰295萬元。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