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空服抱病上班猝死 衛福部長揭「MedLink」關鍵作用

▲一名長榮航空空服員近日執行航班時身體不適,返臺後住院離世。(圖/記者蔡玟君攝)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一名長榮航空空服員近日在執行航班時身體不適,返臺後離世,有其他空服員於社羣平臺指控,當班座艙長未協助聯絡機上衛星醫療系統(MedLink)。對此,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表示,機上的衛星醫療系統主要是提供遠距諮詢,會提供當下處理建議,也是機長參考決定需不需要折返或轉降的重要依據。

有空服員在社羣平臺指出,一名長榮航空空服員近日在執行航班時身體不適,但當班座艙長並未即時協助聯絡機上衛星醫療系統(MedLink),下機時也忽視其身體狀況及需求,導致該組員返臺後住院,最終不幸離世。

對此,醫師出身的石崇良今受訪時表示,一般來說,飛機上有人員出現身體不適時,會廣播詢問是否有醫療人員背景的乘客可以協助,自己也在飛機上碰過很多次,那如果剛好都沒人可以協助,就可以透過機上衛星醫療系統,與地面上的醫療人員進行遠距醫療。

石崇良說,該系統是航空公司自行簽訂的機上服務,各有相關合作單位,可以與地面上的醫療人員進行遠距諮詢,除了可以即時提供建議之外,也會提供意見給機長參考是否需要折返或轉降。

他透露,機長最後都會詢問「可不可以繼續飛?還是該尋求最近機場降落?」其實機上衛星醫療系統就是把過去「碰運氣」看乘客中有沒有醫師轉成系統性的服務,因爲機上雖然都配備急救包,但需要在醫療人員指導下才能開。

石崇良坦言,過去文獻已顯示,飛機有一定機率會發生緊急醫療事件,所以航空公司纔開始思考如何確保旅客安全,同時協助機長判斷,畢竟每一次的緊急降落或折返,成本都很高。

他強調,在幾萬英呎的高空上,很難預料會發生什麼事,也是呼籲民衆登機之前,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因爲有時飛行長達十幾小時,萬一身體出狀況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