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放任藥廠欺負藥商?藥師憂未來:民衆恐難就近領藥
林士峰示警,踢除藥商於健保制度外,終將使領藥的人越來越難就近在社區藥局完成領藥。(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今年至9月底止已有47項藥品陸續退出臺灣市場,臺灣拜耳(BAYER)公司近日又宣佈停止進口拜耳阿斯匹林腸溶膜衣錠、糖淨錠、糖祿錠等藥。藥師林士峰直言,政府控制藥價,不應該放任藥廠欺負藥商,踢除藥商於健保制度外的結果,終將使領藥的人越來越難就近在社區藥局領藥。
藥師林士峰21日發文提到,健保制度的本質,就是計劃經濟,但是它又集許多封建的缺點於一身,美其名是德政,讓全民都有便宜的醫師看,廉價的藥品吃,實際上是站在剝削醫療提供者,來成就的社會福利政策。
林士峰指出,在這制度給付當中,充滿了許多不公平的地方,即使一樣的藥師服務費,在不同地方執業,給付的金額是不一樣的。醫師和藥師在藥品給付的角色不一樣,但是政府給予統一的藥價,事實上,進貨時的議價能力差距很大的,不光只是規模,影響更巨的是職業本身的屬性。
林士峰強調,政府應該要做到醫藥同價「藥廠用同樣的販賣規則」,而不是放任藥廠對藥商採取拒絕交易或是訂立負利潤的賣價給藥商。
林士峰直言,因爲政府已經控制了藥品賣價,這制度如果不能保證弱勢的藥商進貨,等同於直接禁止藥商進入健保市場。健保不是自由市場,政府不應該以商業行爲爲由,放任藥廠欺負藥商,最後踢除藥商於健保制度外的結果,終將使領藥的人越來越難就近在社區藥局完成領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