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斷鏈 藥師盼凍漲藥廠電費
藥界呼籲政府應比照醫療院所,讓國內製藥產業凍漲電價。(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關稅衝擊藥品供應鏈,又傳出電價喊漲,藥界憂心,雙重夾擊下國內藥品供應鏈恐嚴重受影響,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學名藥可能首當其衝,生理食鹽水也令人擔心,一旦面臨成本壓力而停產,受害的是全民,呼籲政府應比照醫療院所,讓國內製藥產業凍漲電價。
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採穎指出,國內藥廠經營已經很困難,面臨電費和關稅雙重夾擊,並舉例,9月纔有一款自費的生理食鹽水漲價20%,而醫院使用的生理食鹽水雖受健保限制,不可隨意調漲,但廠商可能選擇不再生產。
「賠錢的生意沒人做!」沈採穎說,電力是藥品研發、生產、倉儲與冷鏈配送的基本支撐,不同於一般製造業,藥品供應鏈具有公共衛生與醫療安全的重要性,一旦藥廠因成本壓力而減產或退出市場,將導致健保體系難以維持用藥穩定,衝擊全民健康。
回顧去年10月國內電價調漲,原本醫院、診所漲幅達14%,遭到醫界反彈,經濟部纔將醫療機構納入凍漲行列,後來在多位立委關心之下,各類醫事機構也爭取到電價凍漲,但製藥業仍被排除在外。
基層藥師協會呼籲政府應比照辦理,讓國內製藥產業獲得相同的支持,以避免醫療體系「有醫無藥」的斷鏈風險;唯有透過凍漲製藥產業電價,纔能有效減輕藥廠營運壓力,確保藥品穩定供應,並鞏固我國健保制度的永續發展。
基層藥師協會強調,國際藥價波動頻繁,若過度依賴進口,不僅成本更高,亦可能在突發疫情或地緣政治風險下出現供應斷鏈;支持本土藥廠、維持合理營運環境,正是強化我國藥品自主性與健保韌性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