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直接覈准美新藥 藥師、藥廠看法兩極
美國將對藥品關稅開鍘。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將對藥品關稅開鍘,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拋出構想,盼政府直接覈准美國新藥、新醫材進口,作爲與川普政府協商的籌碼。藥師公會全聯會表達認同,美國USTR貿易報告點名臺灣審查不透明,該檢討的就要面對;學名藥協會則擔憂,若直接覈准美國FDA通過的藥品,以此條件輸臺的藥品將來自世界各國,恐造成失衡,這不是籌碼,而是對本國製藥產業的損害。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認爲,張鴻仁所言沒錯。美國是全世界對藥品審查最嚴格的國家,送進臺灣的,沒有一樣不通過,但食藥署總要求補件,一拖就是1年多,等到通過時,新藥已變成舊藥。在新加坡,面對美國通過的藥品,也是不審查,直接引進。
黃金舜說,許多廠商私下抱怨,認爲審查機制不友善。一個新藥、新醫材,臺灣審查人員應該很陌生,且一直叫人家補件,人家會覺得莫名其妙。既然美國已在USTR貿易報告中點名臺灣審查不透明,該檢討的就要去面對,政府有必要釋出善意,相信免除審查,將讓美國感覺到友善。
學名藥協會理事長陳誼芬則表示不同意,臺灣爲加強供應鏈韌性,希望如同國防的製藥產業能受重視、扶植,改變我們有7成以上藥品費用支出花在進口藥的問題。若開放美國FDA通過的藥品均可不審查,以此條件進到臺灣的藥品就不只限於美國藥,而是世界各國取得美國FDA覈准,就可以進到臺灣,這是很失衡的現象。
「我相信這樣的概念並不是籌碼,而比較像是再一次在臺灣藥品市場上做了損害本國製藥產業的讓步,後果實在令人不敢想像」!陳誼芬說,健保署長石祟良上任以來,已做了很多加速新藥上市的措施,不宜以不對等的審覈機制改變現有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