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打到七寸了?”光伏行業再開“反內卷”會議,硅料、組件價格走向何方?

“我們現在很多訂單都拿出去OEM(代工),估計其他家也一樣。”提到公司訂單的排產情況,7月下旬,一位光伏組件前十大廠的員工黃林(化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道。

大廠的品牌,卻讓小廠來做代工。價格持續“內卷”下,過去一段時間,光伏組件廠商們一度不得不行此下策。

接下來,輕質量、重價格的局面,或將得到扭轉。8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社會工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聯合召開光伏產業座談會。其中便提及打擊降低質量管控、虛標產品功率、侵犯知識產權等行爲。

有投資者評價稱,這一次終於打到了“七寸”。

從“至暗時刻”到看到曙光

近兩年,光伏全產業鏈價格持續下跌,整體處於週期底部,從2023年四季度開始,下游組件陷入普遍虧損。2024年二季度起,行業虧損蔓延至上游多晶硅領域,彼時均價降至3.8萬元/噸,低於行業平均成本。

早在2024年5月和8月,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曾召開相關座談會,提出加強對低於成本價格銷售惡性競爭的打擊力度,呼籲上游光伏製造企業應充分認識到自身對解決行業目前困境的主體責任,杜絕惡性競爭。

2024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光伏製造行業規範公告管理辦法(2024年本)》(徵求意見稿),要求加強規範光伏製造行業管理,引導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4年10月,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再發重磅文章,稱低於成本投標中標涉嫌違法。不過,行業未實現根本性改變。

2025年6月,硅料跌至每噸4萬元以下,低於多家硅料廠商現金成本——即不考慮設備折舊的情況下,多生產意味着多虧損。

疊加“136號文”之後,6月光伏組件需求量銳減。中國光伏行業雖歷經二十年風雨,2025年的6月,卻也顯得尤爲困難。當月舉行的SNEC(上海光伏展),似乎萬馬齊喑。

光伏行業陷入了“至暗時刻”,不過曙光也迅速到來。

7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14家光伏行業企業及光伏行業協會召開座談會,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科技創新、市場競爭、行業生態建設等方面進行交流。會議強調,要治理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技術創新,加強國際合作,行業協會應發揮橋樑作用。

隨着光伏“反內卷”行動的開啓,硅料期貨、現貨市場紛紛大漲。

隆基綠能相關負責人認爲,在當前全行業虧損的背景下,政策驅動供給側出清後,產業鏈價格有望企穩回升。政策組合拳爲光伏行業注入供給側改革強心劑,爲優質的光伏企業帶來價格修復、技術溢價、行業整合的三重利好。

此後,市場上多次傳出硅料企業整合進展的消息,雖然被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屢次闢謠,但也一定程度證明了市場對光伏行業重回理性的期待。

隨着監管層面加大對光伏行業“內卷”的重視程度,光伏產業鏈各環節正式啓動去產能,包括光伏玻璃龍頭企業減產30%、中小多晶硅企業在7月份停檢多晶硅產線等。

反內卷持續深化

此前,光伏行業反內卷,聚焦上游硅料。硅料、硅片漲價,但下游電池片、組件價格卻因需求不足還未有變動。

光伏行業分析機構Info link於8月14日發文稱:“終端需求不足的問題已開始浮現,市場對於九月份的觀望情緒逐步放大,並且海外市場變化、政策節點帶動的漲價利好都將出現消退,預計電池片價格可能最快於下週至八月底就將出現鬆動。”

在此背景下,光伏“反內卷”第二輪又來了,而且是六大部委聯合行動。會議內容直指“遏制低價無序競爭”“規範產品質量”等核心要求。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消息,此次召開如此高級別的光伏產業座談會是爲了進一步規範光伏產業競爭秩序,要求光伏產業各方要深刻認識規範競爭秩序對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共同推動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7月初召開的光伏行業企業座談會之後,硅料現貨價格持續走高,但因下游需求不足,上游價格持續上漲無法得到有效支撐。在此背景下,此次再度召開“反內卷”會議,或將有助於下游組件價格的持續回暖。

一是加強產業調控,強化光伏產業項目投資管理,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二是遏制低價無序競爭,健全價格監測和產品定價機制,打擊低於成本價銷售、虛假營銷等違法違規行爲。三是規範產品質量,打擊降低質量管控、虛標產品功率、侵犯知識產權等行爲。四是支持行業自律,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倡導公平競爭、有序發展,強化技術創新引領,嚴守質量安全底線,切實維護行業良好發展環境。

其中,降低質量管控、虛標產品功率、侵犯知識產權主要出現在下游電池片、組件領域。

隆基綠能相關負責人表示:“早在2023年,隆基綠能就向行業多次發出預警,須知組件價格、成本是非常透明的,當時組件價格跌破成本之後,所有企業這時候第一考慮的因素一定是怎麼降本來滿足基本收益,甚至說保證儘可能少虧現金流。”

打擊功率虛標

而爲了降本,各類降低品質的方法應運而生。隆基綠能相關負責人表示:“降本的方法有很多種,行業裡出現了功率虛標,甚至頭部企業都會功率虛標,也有硅片不斷減薄的,甚至膠膜厚度、邊框變薄等情況都有出現。時隔兩年,隨着行業競爭加劇和宏觀調控的力度顯現,組件價格開始有復甦跡象,可行業的亂象依然存在。”

明明自家有組件產能,爲什麼有光伏廠商選擇讓小廠代工?黃林表示:“因爲訂單沒那麼多,自己基地做這些訂單根本不飽和,做一段時間就歇了,總不能一直養着工人。代工的成本比自己生產要低。”

可以看出,低價競爭已經催生出各種行業亂象。若組件價格持續回升,上述亂象或將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不僅是下游,上游硅料同樣如此。“當前行業中部分環節的過度競爭已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苗頭。”8月20日,協鑫科技有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光伏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徹底跳出“內卷”陷阱,放棄單純依靠低價競爭的市場策略,轉向以技術創新、品質提升和綠色低碳爲核心的價值競爭。

2024年8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風險監測數據顯示,光伏組件合格率僅爲69.4%,較前兩年93%至94%的水平大幅下滑。不合格項目集中體現在功率虛標以及機械載荷和動態載荷測試不達標。2024年12月,光伏組件已被列爲中風險產品,凸顯出行業對產品質量下滑的普遍擔憂。

據媒體報道,隆基綠能中國地區部副總裁鄭江偉剖析了質量問題的複雜性:“過去10年,組件效率迭代躍升,單塊組件功率從200瓦躍升至600瓦以上。過去測試系統允許的2%不確定度,在200瓦組件時代意味着誤差影響甚微;但如今面對600瓦至700瓦的高功率組件,同樣的2%不確定度卻會造成顯著增大的測試誤差和更可觀的功率損失。”

鄭江偉強調,當前市場態勢正全面擠壓全產業鏈利潤空間,迫使質量可靠性從競爭優勢升級爲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命脈。“在太瓦時代的規模效應下,築牢質量底線,已超越企業責任範疇,成爲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石。唯有堅守質量,光伏產業才能破局價格‘內卷',轉向聚焦長期可靠性的價值創造新範式,支撐起全球零碳轉型的重任。”

關於功率虛標,天合光能表示:“我們作爲頭部企業肯定不會功率虛標,但哪些公司有虛標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