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7公里對鄭開同城化有多重要?丨大象時政+聊會兒

今天,鄭州和開封兩地的朋友應該都關注到了一件大事:鄭開城際鐵路7.176公里的延長線正式開通,開封站正式接入鄭州鐵路客運網絡。簡單來說就是今後鄭州東站和開封核心區之間的單程線路最快只需要25分鐘,票價最低20元。

今天咱就聊聊這短短的7公里可能會給鄭州、開封帶來怎樣的影響。

其實早在2014年,鄭開城際鐵路就已經開通,但過去這條線路的終點站宋城路站遠離開封市區,乘客面臨“下車還要再打車”的尷尬,被網友吐槽“到了開封卻進不了城”。而這次通車的開封站延伸段,直接進入開封古城的核心區,距離鼓樓夜市僅1.2公里,距離大相國寺景區也不到800米。也就是說,在鄭州工作的小夥伴下班後完全不耽誤去開封在飯點吃個夜市。

“半小時通勤圈”這次真的成爲了現實,謀劃推動多年的“鄭開同城化”也讓大家有了最爲“同城”的體驗。

回過頭看,從2006年鄭開大道通車,到2014年城際鐵路開通,再到今天全線貫通,鄭開同城化發展的主線幾乎都和交通有關,因爲所謂的“一體化”首先要實現“便利化”。目前,鄭開之間已經有1條城際鐵路、2條高速、4條城市道路的交通網絡。更重要的是這些路網不僅是作爲通勤工具進行物理連接,更是產業、人口、資金的“輸送帶”。比如開港大道串聯起鄭州航空港與開封尉氏縣,讓尉氏從“中轉站”變身“產業新城”,吸引奇瑞、比亞迪等企業落地,打工者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

現在,鄭開之間“最後的七公里”被打通,我們有理由期待更多。比如,鄭開旅遊年票覆蓋60多個景區,有了這條線路的加持,或許就能以文旅爲切口,激活兩地的消費市場。

而另一方面隨着往來更加便利,鄭開同城化發展或許也要進入更深的領域。未來,教育、醫療、社保這些“毛細血管”能否真正交融?畢竟,真正的同城化絕不僅僅只是物理黏合。

(史博翰 鄭凱 宣琪 段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