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條政策紅利 普通人如何抓住這波機遇?丨 大象時政+聊會兒
今天早上,國新辦的發佈會簡直就像往金融圈扔了顆深水炸彈!央媽一口氣甩出了十條大招,降準、降息、降公積金利率三連擊。
先說第一條,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預計將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降準,就是降低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我們知道,爲了防止商業銀行過度放貸,引發兌付風險,央媽要求銀行每收一筆存款,就要上交一定比例的錢,這個比例就叫“存款準備金率”。這次降準意味着銀行上交的錢少了,銀行就能釋放出更多的信貸資源,流入消費者或者投資者手中,特別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
還有第三條,下調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這就是所謂的降息,降低存貸款利息。當存款利息下降,大家就不太願意把錢存到銀行,而是選擇消費或者投資。貸款利息下降的時候,就會刺激手上缺錢的人貸款去買車、買房、投資等等。
總結來看,降準又降息,讓市場活水涌動,大幅降低企業和個人的融資成本,不僅讓利實體經濟,更刺激消費、繁榮市場。
還有第五條,也是砸中了不少上班的人。降低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五年期以上的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其他期限利率同步調整。也就是說,房貸一族的壓力也將減輕不少,以100萬房貸計算,30年累計能夠節省月供4.76萬。
要說這波政策最牛的地方,還是“既要又要還要”。一套組合拳下來,企業融資更加容易,創業和就業的機會增多,房貸的成本下降,買房壓力小了,大家手裡可支配的錢變多,消費、投資都更加有保障。不得不說,咱央媽的政策是既精準又給力,穩市場、穩預期,讓大家更有信心、更有底氣。就像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發佈會上說,“有靠譜的經濟發展、靠譜的宏觀政策、靠譜的制度保障,這在不確定性的大環境下,爲我國經濟和資本市場注入更多的確定性。”
(鄭輝 趙聞 段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