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失智林芳郁5年 林靜芸回憶最痛一刀仍淚崩
記者黃楷元/臺北報導
曾任臺大醫院、臺北榮總與亞東醫院院長的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驚傳在5年前罹患失智症。消息並未對外公開,直到今(2025)年6月下旬,他的妻子、同樣爲醫界知名人物的整形外科醫師林靜芸出版新書,首度對外揭露丈夫病況,並談及照顧的歷程與挑戰。
林靜芸接受ETtoday專訪時表示,這段過程雖然艱難,但也是學習、轉化與自我認識的過程,盼能讓社會對失智照護有更多理解與支持。她曾親自替丈夫清創褥瘡、手術時卻淚灑傷口;他一度認不出她,但她協助丈夫用「軍旅記憶」喚回熟悉互動。林靜芸親揭照護歷程,分享如何走過這苦澀又甜蜜的五年。
爲夫清創褥瘡 林靜芸淚灑手術檯:行醫最痛一刀
林芳郁發病初期,曾因大量出汗導致短暫休克臥牀,沒想到併發嚴重褥瘡,情況一度危急。林靜芸形容:「那個褥瘡像鵝蛋那麼大,深可見骨,我看到的時候幾乎要昏過去。」爲了處理傷口,她親自替丈夫進行清創手術,形容是她行醫以來「最困難的一刀」。
雖然過去也曾爲親人開刀,林靜芸坦言自己犯了外科醫生的大忌:「那一次的情緒反應完全控制不了,眼淚不自覺就一直滴到傷口上。」幸好經過9個月的治療,傷口癒合良好,林芳郁病情也逐漸穩定。
險被壓力拖垮 林靜芸:是他把我從崩潰邊緣拉回來
失智之初,林芳郁出現認知混亂與記憶退化,甚至無法辨認林靜芸。她回憶:「我講什麼他都不懂,也不理我,我很難接受,一直問他說:你是外星人吧?把我先生藏去哪了?」
起初林靜芸事事親力親爲,從洗澡到三餐照料全都一手包辦,長期的壓力一度讓她身心接近崩潰。她坦言:「如果再這樣下去,我也會倒下去。後來,還是我先生把我從崩潰邊緣拉回來。」
林靜芸表示,她重新思考,如果是自己患病,林芳郁會怎麼照顧?她深知丈夫一定會妥善調配作息時間,努力兼顧正常生活與照護。想通這一點後,她決定重整照護策略,組成協作團隊,安排家人分時陪伴,也保留自己喘息空間,透過制度化分工避免照護耗竭。
對林靜芸來說,這樣的方式不只是適當調配壓力,更是試圖透過「延續他會做的事」,與失智後的他持續建立情感連結。
▲ 前臺大醫院院長林芳郁與妻子整形外科名醫林靜芸,鶼鰈情深。(圖/聯合報系資料庫提供)
靠「旅長」陪練 軍旅記憶喚回熟悉互動
林靜芸強調,照顧過程中,維持運動與日常規律是她堅持的核心策略之一。「他不肯走,我們就用浴巾從後面拉着他走路,常常被人誤會是在綁架。」她說,保持運動習慣,既能維持體能,又能確保晚上睡眠品質。
爲了鼓勵林芳郁運動,林靜芸安排了一位退役少校擔任陪伴者,外號「旅長」。每天不僅陪同林芳郁運動、進行體能訓練,還會有專屬的「Men’s Talk」互動、鬥嘴,對改善他的認知能力很有幫助。
林靜芸表示,林芳郁年輕服役時表現甚佳,對軍旅生活頗具榮譽感。這種互動形同一種「記憶觸媒」,林芳郁逐漸能辨識語言指令,配合穿脫衣、簡單行動,也恢復部分情感表達。例如近期早晨醒來,會下意識地伸手觸碰林靜芸,彷彿回到過去熟悉的夫妻互動模式。
林靜芸開心地表示:「我一直在做夢,夢見他有一天會真的回來。直到今天早上,他又做出那個熟悉的早安動作,我知道,他還在。」
延伸閱讀:
「撕開傷口不後悔」 林靜芸:有一天你會需要知道這些
林芳郁守護年輕人心願未竟 林靜芸接棒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