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郁失智 亞東院長:參與照顧過程很感動也很不捨

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說,林院長在任期最後,開始變得比平時寡言等細微變化,身爲學生,他與師母討論如何照顧老師,深刻體認「良好關係不只有正面,也有相對負面的衰弱過程。本報資料照片

曾任臺大、北榮、亞東3家醫院院長,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罹失智症,整形外科醫師妻子林靜芸撰書分享照護歷程。從林芳郁手上接下院長職務,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說,林院長在任期最後,開始變得比平時寡言等細微變化,身爲學生,他與師母討論如何照顧老師,深刻體認「良好關係不只有正面,也有相對負面的衰弱過程,參與照顧過程,很感動也很不捨。」

邱冠明在臺大醫學系時,林芳郁是心臟外科主任,師生關係長達30多年。邱冠明說,林芳郁教授是他入行時的老師,規畫轉換跑道時,也是林老師給予方向,他雙親都罹患失智症,深感失智照護艱辛,師母是專業人士,有充足資源,爲大衆做了最佳示範,可惜「一般民衆未必跟得上」,就連他身爲醫師,都自認無法向師母一樣貼身照顧另一半。

邱冠明表示,雖然罹病不幸,但林芳郁院長得到充足照顧資源,職場上學生都很關心老師病情,家中有太太照顧,老師雖然失智,但身體還算硬朗,師母近年維持每季帶老師出國旅遊,每次出國都需要3位照顧者同行,24小時輪班照顧,不過,即使照顧資源完整,仍改變不了病情,「嚴重失智,對家庭、社會而言,是沉重負擔。」

林芳郁任期最後,已出現細微變化。邱冠明表示,林院長雖變得寡言,有相關症狀,但一個院內有良好制度,就像古時王朝,皇帝不上朝,文官體系還是可維持國家運作,這也是他當時身爲學生重任,「每個人都可能暫時性請病假、調養,都有需要離開崗位時候。」接任院長後,正好是新冠疫情三級警戒,雖與林院長互動較少,但從院長眼神中,仍可知道他期待自己把事情做好、做對。

邱冠明說,失智症將是老年化社會普遍狀況,國內有各項癌症篩檢等措施,急性症狀一一被克服,「生命中攔路虎被解決,民衆餘命延長」,但後續生活品質,仍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基因、遺傳生物學上退化現實,終究抵抗不了,首要之務是讓社會對失智症議題保持關心、保持興趣,建立失智、長輩早療等支持系統,發現早期症狀就儘快處理,生命末期、善終選項等也要儘早討論。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一個月!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