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郁褥瘡遭指責 林靜芸斥:先生從未臥牀 別草率咎責照顧者
整形外科名醫林靜芸出版《謝謝你留下來陪我》,許多讀者感佩林靜芸的勇敢及兩人相扶到老的愛情故事,但也有不少人質疑林芳郁爲何會發生褥瘡。本報資料照片
整形外科名醫林靜芸出版《謝謝你留下來陪我》,對外披露她照顧她的先生、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失智的歷程。無數的讀者感佩林靜芸的勇敢及兩人相扶到老的愛情故事。但也有不少人質疑林芳郁爲何會發生褥瘡,批評「就是臥牀沒有定時翻身」、「捨不得花錢請人照顧」,今天林靜芸親自在臉書上,說明林芳郁從來沒有臥牀。她也感嘆,草率地把褥瘡歸責給照顧者,不但不公平且危險。
林靜芸說,起初非常猶豫出版這本書,但從醫師變成照顧者的路上,經歷與其他照顧家庭相同,正因也是跌跌撞撞,盼能透過自家的經驗,鼓勵其他照顧家庭。所以書中分享的就是最真實的困難與挫折。
林靜芸在書中提及「人生最艱難的一臺手術」就是親手替先生刮清褥瘡,先生的哀嚎,宛如利刃刺進她的心臟,當她替他刮除那片鵝蛋般大小壞死的組織時,她的眼淚忍不住流下。因爲以她多年的臨牀經驗,只有病人快沒救時,纔會出現這麼嚴重的褥瘡。
林靜芸於書中毫無保留,描述如何治療及照顧先生的褥瘡到康復。但近日許多媒體紛紛轉載《謝謝你留下來陪我》書摘及刊登書評,包括一些網紅醫師也隔空診斷臆測林芳郁的病情。尤其是對於林芳郁出現褥瘡,不少人深表同情,但不少人也責怪照顧不良。
有網友質疑:「爲何不請專人每天固定翻身,搞到嚴重要開刀?我奶奶當年中風臥牀七年,看護和家人每天翻身及按摩,完全沒長任何褥瘡」、「照顧不好纔有褥瘡,還發表深情感言出書,真是完全看不下去」、「會有這麼嚴重的褥瘡,應該是沒有幫他翻身吧」。甚至進一步指責林靜芸身爲名醫,都不能好好照顧臥牀病人。
原本一直保持低調,只希望「大家看書就會明白,書中298頁寫得清楚」的林靜芸,昨天開始逐一回復網友的質疑並說明:林芳郁從生病到現在,仍能自己走路,從來不是臥牀病人,睡覺還會自己翻身。她也重複迴應,不是隻有臥牀纔會長褥瘡。
林靜芸也在自己的臉書正式迴應:「首先要澄清,外子始終不曾臥牀。外子雖然生病,能走能動,每天由照護員陪同外出。那天我因看診沒有在現場,根據照護員事後的陳述,外子運動之後,不知何故短暫昏厥,照護員把他叫醒,給予喝水,讓他躺在地上休息一會兒。當晚回家洗澡,我發現外子下背部有皮膚缺血性變色,立刻給予緊急處置。也聽從來家裡幫忙的長照人員的意見,讓外子改睡氣墊牀。不料睡了幾天,外子半夜翻身,直接摔下牀,幸好頭頸無傷,我們因而放棄氣墊牀。
外子的褥瘡經過早期擴創及勤換藥,九個月後才痊癒。外子發生褥瘡後,重新體檢發現是失智症藥物造成的腎功能受損及貧血,對症治療之後,不但褥瘡好了,整體病情都有了轉機。腎功能不佳的病人發生褥瘡,可能極短時間就快速惡化,這也是我很快就爲林芳郁作清創手術,擴清的傷口仍大如鵝蛋的主因。
林靜芸也寫說:「很多人把褥瘡當作照護不良的指標。其實依整形外科文獻,心血管、營養、自體免疫等等也與褥瘡有關。我的感想是,把褥瘡都歸責給照顧者,不盡公平;誤以爲只要勤翻身,反而會忽視其他病因。至於氣墊牀,對臥牀的人有用,但對於會走會動的病人,一定要有護欄,否則反而危險。」
面對有些網友的責怪「沒有好好照顧才導致褥瘡」,林靜芸也親自對網友迴應:「讓自己的先生受苦,我是真的沒照顧好」,但他得褥瘡絕非來自臥牀、沒有定時翻身,而是另有病因。
她在自己的臉書寫,最近她遇到一位照顧母親15年的兒子,媽媽發生褥瘡,兒子自責失眠,甚至憂鬱,必須服藥。那位兒子的心情她完全能理解,傷口雖在病人身上,照顧者心裡的痛其實比病人還痛。
至於有些網紅醫師和網友盲目推薦氣墊牀,林靜芸說,在林芳郁出現褥瘡之後,就是聽從長照人員的推薦,購置使用氣墊牀。結果林芳郁半夜翻身,直接摔下牀,幸好他還能保護自己,頭頸沒有受傷,她嚇得趕緊放棄氣墊牀。
她呼籲,如果堅持推廣氣墊牀,請記得對活動力良好,非長時間臥牀的病人,即使有褥瘡也不需使用氣墊牀,如果堅持使用,牀旁務必加裝護欄。
林靜芸也提醒大家,有褥瘡問題,請向在地整形外科醫師諮詢,現在許多新的醫療科技能夠治療,讓褥瘡不臭,順利癒合,不是夢了!
網友質疑林靜芸照顧不佳,才導致林芳郁出現褥瘡,林靜芸今於臉書說明照顧始末。圖/擷取自臉書
網友質疑林靜芸照顧不佳,才導致林芳郁出現褥瘡,林靜芸今於臉書說明照顧始末。圖/擷取自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