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回家路?年輕人1飲食習慣害方向感變差 醫示警:失智初期症狀

根據最新研究發現,年輕人如果長期有1飲食習慣,會讓大腦提早退化。示意圖/ingimage

找不到家的路只會發生在失智長者?失智症大多好發於65歲以上長者,早期會出現記憶力衰退、性格改變等症狀,但根據最新研究發現,年輕人如果長期有「1飲食習慣」,恐會損害大腦海馬迴功能,影響方向感、讓大腦「提早退化」。

減重醫師蕭捷健近日在臉書發文,分享這項刊登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的研究,該研究來自澳洲,受試者爲一羣年輕大學生,他們戴上虛擬實境(VR)裝置,在3D迷宮中靠地標尋找「寶藏」,模擬真實世界的空間導航挑戰。爲了確保結果準確,研究團隊特別排除了BMI和一般工作記憶的影響,只聚焦飲食習慣與導航能力的關聯性。

結果發現,越常攝取高脂高糖食物的參與者,在VR迷宮中越容易迷失方向,地標定位表現也越差,即使排除其他干擾變項,這種負面影響仍舊顯著,推測與大腦中負責空間學習的關鍵區域——海馬迴功能受損有關,「空間定位」表現較差,也是失智症初期常受影響的功能之一。

蕭捷健指出,過去動物研究顯示,只要改回低脂低糖飲食四周,就能恢復部分空間記憶,「方向感不是天意,現在就檢查你的外帶單,少一杯奶茶、多一顆茶葉蛋,給海馬迴一條回家的路吧~祝大家人生的方向也能清楚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