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調整、產品承壓,機構如何應對?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吳霜 上海報道

債市在2024年走過瘋狂的牛市之後,在近期出現了回調。

10年國債收益率在今年年初繼續一路下滑至1.59%的低點之後,在今年2月份開始回調,一路上漲至1.7%以上。

Wind數據顯示,債券型基金近1個月的收益有2113只爲負,而在去年年底的12月這一數據僅爲109只;從收益情況來看,債基近一個月的平均單月回報爲0.13%,而去年12月爲1.01%。

銀行理財方面,華西證券固收研究團隊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21日,偏債混合、短債、中長債理財代表產品分別較2月初回撤5bp、3bp、1bp。負收益率產品佔比也大幅擡升,上週理財產品近一週的負收益率產品佔比較前一週升19.8個百分點至26.09%。

收益下降也帶來破淨率和業績不達標率的提升,全部產品破淨率由前一週的0.7%升至1.1%,全部理財業績不達標率環比升1.5個百分點至17.9%。

一位合資理財子的首席固收投資官對記者表示,近期債券市場收益波動,其實從春節前開始就顯示出一些跡象,主要有四個原因,第一是國家高層對經濟發展信心復甦、經濟基本面好轉的重視,從去年9月份的政治局會議到近期的民營經濟工作會議,不斷爲經濟的向好發展注入信心。

第二,國外緊張的政治局勢有所緩解,隨着特朗普的上臺及其政策的不斷出臺,不確定性落地,而核心關注的關稅問題不如預期嚴峻。

第三,近期的經濟、金融數據的表現較好。經濟數據方面,1月CPI同比上漲0.5%,製造業PMI指數爲49.1,較上月回落1個百分點,主要受春節假期及員工返鄉影響。金融數據方面,新增社融7.06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5.13萬億元,均優於預期。綜合來看,是比較強的經濟提振信號。

第四,年前的債券收益下滑太多,這波搶跑行情導致債券的估值過高,因此現在處於一個修復的階段,出現了很多止盈盤。與此同時,從去年十二月份開始,央行就在持續收緊流動性,導致銀行間的資金相對偏貴。

此外,從操作層面來看,銀行理財和債基還有些不同,在債市回調的情況下,部分債基面臨較大的贖回壓力,只能加點拋售;而銀行理財目前還可以通過信託平滑收益曲線,暫時穩定收益,減少負債端的壓力。

他表示,短時間來看,由於上述四點原因在短期內不會發生改變,債券市場的調整還沒有完全結束。從根本上來說,今年我們對經濟的看法相對樂觀。

臨近跨月時點,在資金面緊張的情形下,央行在流動性方面還是有所放寬,2月的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中延續縮量等價續做,同時,相比前期縮量幅度減小。

具體來看,2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公告稱,爲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開展3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最高投標利率2.20%,最低投標利率1.80%,中標利率2.00%。操作後,中期借貸便利餘額爲40940億元。

目前來看,短期債券的表現好於長期,收益率上行幅度小於長債。因此,不少債券型基金的投資人士認爲,短期內可以先購買短債,先穩住最近一兩個月的收益。

民生證券研究同樣顯示,債市定價資金“緊平衡”和權益“科技牛”,債市明顯盤整,部分機構出於防禦風險和流動性儲備訴求,採取降久期的防禦策略。對應觀察到,中長期債基久期中樞有所回落。截至2月21日,偏利率債基久期中位數爲3.68年,較前一週下降0.03年;純利率債基久期中位數爲3.77年,較前一週下降0.03年;偏信用債基久期中位數爲2.18年,較前一週下降0.01年。

而對於銀行理財來說,不同類型的理財產品面臨着不同的問題。一位理財子人士對記者表示,現金管理類產品主要需要關注流動性和負偏離的問題;短債和最短持有期的產品主要關注贖回的問題;而封閉期限類產品則主要關注破淨或者是收益不達標的問題。因此,最近這段時間銀行理財還是面臨着比較大的壓力。

他同時認爲,目前理財機構對於新發的產品的態度會比較謹慎,尤其是封閉式產品的報價會更加謹慎。而開放式產品就需要在客戶的陪伴、維護以及消費者保護方面持續努力。在資產配置方面,銀行理財也在更多的關注多資產投資領域的機會。

對比2022年底的破淨潮,目前來看,“會是一段比較難受的時間,但大概率不會重演,”一位債券投資人員表示。

從現在的市場來看,債券型基金中大面積的破淨還未發生,過去幾年債券的牛市使得純債基積累了大量收益,並且去年三季度開始權益市場也出現好轉,因此目前債基的破淨率依舊處於較低水平,國泰君安證券顯示,債基整體的破淨率爲3.4%,其中純債類爲0.7%,固收+爲7.6%。

記者多方瞭解到,目前市場普遍認爲,“破淨潮”不會再次發生。雖然短期的壓力還是比較大,尤其是去年七八月份發行的那一波產品,不過到現在來看,收益基本上還是能夠打平,而且前一段時間的債牛中產品也有一定的業績積累,但也不排除部分臨近到期的理財產品破淨的可能。

此外,雖然央行近期也在持續提升資金的價格,但是也不希望發生比較大的風險。並且,現在央行無論在短端還是在長端對於市場都有較強的把控能力。

不過,也有部分機構提示了債市潛在的負反饋風險。德邦證券分析認爲,債市調整下,固收類資管產品表現承壓,相較於存款和權益類基金的優勢明顯減弱,居民資產配置可能邊際從固收類產品向存款和權益類基金轉移,由此或放大債市調整壓力。

對應到機構行爲來看,上週基金大幅淨賣出現券,其中利率債、信用債、其他(含二永)分別淨賣出879億元、149億元和203億元,因此需關注後續可能出現的負向反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