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臺兒莊五位女致富帶頭人奏響鄉村振興“她樂章”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2日訊 近年來,棗莊市婦聯積極開展“鄉村振興巾幗行動”,引導全市廣大婦女在鄉村振興的廣闊舞臺上錨定方向、主動作爲,全市涌現出一批敢闖敢拼、勇於擔當的女致富帶頭人,她們以智慧和汗水深耕鄉土,在產業發展、創業創新中勇當先鋒,用實際行動帶動羣衆增收致富。爲深入推進榴棗歸鄉工程實施,發揮“傳幫帶”引領作用,市婦聯在全市開展女致富帶頭人風采展示活動,以激勵廣大婦女進一步提升參與產業發展、創業致富的素質能力,爲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她力量”。本期聚焦臺兒莊區五位優秀女性,展現她們的奮鬥故事與巾幗擔當。
臺兒莊區澗頭集鎮劉莊村黨支部書記李穎,以“按揭農業”爲畫筆、以直播鏡頭爲紐帶,在鄉村振興的沃土上描繪着“巾幗新農人”的奮鬥畫卷。紮根鄉村,青春綻放在田野。大學畢業後,她毅然回到家鄉投身基層工作,敏銳抓住臺兒莊區按揭農業的發展和電商風口,種植農產品達200餘畝,同時她自學直播技巧,舉着手機走進果園、菜棚,用接地氣的語言講解農產品。鏡頭前的她,既是熟悉農事的“自家人”,也是爲村民拓銷路的“代言人”,被鄉親們稱爲“咱們的網紅書記”。
創新賦能,打造勞務金名片。她以“直播助農”爲切入點,組建村級電商團隊,培訓留守婦女、返鄉青年掌握短視頻製作、直播運營等技能,將傳統農耕技藝與現代營銷結合,打造出“誠信助農”“技藝傳承”等勞務標籤,重新定義新時代農村勞動力的價值。在她的推動下,通過按揭農業承包大棚的有20餘人,涌現出本土“帶貨達人”10餘位。
初心不改,代言鄉村振興力量。“手機是新農具,流量是新農資。”她不僅代言產品,更代言着新時代農村勞動者勤勞智慧、敢於創新的形象。無論是蹲守果園拍攝採摘實況,還是爲保障發貨質量親自參與打包,都傳遞着“匠心農人”的堅守。她用破圈創新的智慧,以蓬勃的朝氣與務實的行動,書寫着屬於這個時代的“新農人傳奇”。
董俊,俊美布藝加工廠創始人,臺兒莊區手工加工行業婦聯主席。從四川音樂學院的藝術殿堂,到臺兒莊鄉村的布藝工坊,這位90後女大學生以“指尖”爲筆,在鄉村振興畫卷上書寫出濃墨重彩的巾幗篇章。2019年返鄉後,董俊敏銳關注到留守婦女就業需求,2020年創立俊美布藝加工廠,專注布袋包製作。創業初期,她白天跑市場接訂單,晚上在工坊手把手教學,將製作工序拆解成易懂的“婦女課堂”,已帶動200餘名婦女就業。
作爲行業婦聯主席,董俊不僅關注車間生產,更心繫羣衆。春節爲留守老人送去米麪油和春聯,“六一”陪伴困境兒童做手工、繪夢想,用實際行動詮釋婦聯人的擔當,凝聚起婦女羣體的向心力。
從夫妻小店發展爲輻射全域的“巾幗工坊”,董俊創新推行“一點帶多”模式,以城區主廠爲核心設立5個加工點,將零散的手工力量轉化爲規模化生產,用柔軟的指尖織就共富之路,既托起婦女羣體的“就業夢”,更點燃了傳統手工藝的“新生機”,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女致富帶頭人的擔當與風采。
劉建俠,是贊童幼兒園200餘名孩子口中的“園長媽媽”,更是婦女姐妹心中的“致富引路人”,這位紮根鄉土的女性,用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與創新,完成從“幼教園長”到“女致富帶頭人”的蛻變。早年,面對“父母務工、兒童留守”的困境,劉建俠毅然在村裡創辦了贊童幼兒園。12年來,她將“荒草地”變成“暖心巢”,讓留守兒童告別“放養”生活。以推行“園所+家庭”聯動模式,搭建起家園共育橋樑,累計開展了150餘場親子活動,用大愛填補留守兒童內心世界。
面對幼兒園出現的招生難,經營難的情形,劉建俠沒有消沉:“孩子們的教室不能空,婦女姐妹的口袋更不能空!”她跑斷腿、磨破嘴,引進小型服裝加工項目,將閒置房屋改造成“寶媽微工廠”,爲契合寶媽需求,她推行“彈性工作法”,讓婦女實現“帶娃賺錢兩不誤”。
“一人富不算富,姐妹們一起富纔是真的富。”劉建俠將幼教的耐心延伸到車間手把手縫紉技巧傳授,幫助零基礎婦女迅速成長爲技術骨幹;帶領女工發起“暖苗行動”,利用節假日爲留守兒童舉辦生日會。這座“微工廠”不僅成爲增收陣地,更成爲了傳遞溫暖的“婦女之家”。這位巾幗領頭雁以敢闖敢試的勁頭和柔肩擔責的情懷,讓“半邊天”的光芒照亮更多姐妹的致富路。
孫海榮,馬蘭屯鎮土樓村黨支部書記,她以黨建爲引領,以實幹促發展,將昔日基礎薄弱的村莊,逐步引向產業興、環境美、鄉風淳、治理優的鄉村振興之路。她深知組織強則鄉村興,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健全議事決策機制,建立定期會辦制度,累計協調解決難題20餘件。她注重隊伍“源頭活水”,發展年輕黨員1名、入黨積極分子5名,培養後備人才3名。她創新黨建載體,拍攝的《我和我的支部》榮獲棗莊市優秀黨員教育片稱號。
她積極探索富民強村路徑。創新建立“支部引領、黨員帶動、羣衆參與”聯結機制,帶頭流轉大棚發展高標準西紅柿種植,完善設施配套,當年即增集體收入4萬餘元。盤活“三資”,清理閒置土地11畝,規模種植石榴、紅薯,年增收超萬元。建立數智農業系統,通過可視化監控中心實現精準種植與科學決策,讓傳統農業插上科技翅膀。
她始終將羣衆冷暖放在心頭,實施“人居環境提升”工程,改造自來水管網,建設文化場所;推進“生產設施提升”,治理窪地5.4畝,解決農田排灌難題;深化“關心關愛提升”,開展慰問困難戶、義診、送戲下鄉等各類活動20餘場,讓文明新風浸潤鄉間。這位紮根基層的女支書,用智慧、汗水和創新精神,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女性黨員幹部在鄉村振興大潮中的帶頭作用和責任擔當。
朱利芬,夢怡飾品公司創始人,用多年奮鬥書寫了從創業者到共富帶頭人的歷程,以飾品爲紐帶,點亮了鄉村女性的致富路。2011年,朱利芬懷揣創業夢在義烏白手起家,創立夢怡飾品公司。創業初期,她白天跑市場找訂單,夜晚鑽研設計、監督生產,憑着不服輸的韌勁,帶領團隊從家庭小作坊,逐步成長爲毛絨玩具、髮飾領域的行業標杆。
2025年,朱利芬被臺兒莊豐富的手工加工資源和創業氛圍吸引,在泥溝鎮招商團隊邀請下,將企業生產線引入趙莊村共富工場。她帶領設計團隊紮根村莊,結合臺兒莊傳統手工技藝,創新設計特色飾品。爲讓“零基礎”婦女快速上手,她把培訓課堂搬進工場,分享創業經驗與行業知識;開展“訂單式”分層教學,從基礎編織到創意設計分層教學,讓200餘名婦女掌握專業技能。允許員工居家制作,實現“帶娃賺錢兩不誤”。
義烏的市場 + 臺兒莊的手藝,就是最好的共富公式。 如今,趙莊村共富工場的飾品通過義烏物流走向全球,曾經圍着竈臺轉的婦女們,能在訂單排期表上自信寫下名字。從白手起家的創業者到兩地共富“擺渡人”,朱利芬用飾品串起兩地資源,更點亮了鄉村女性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閃電新聞記者 李永文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