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之海筆記/傀儡的野望:「末代皇帝」溥儀與滿洲國
▲滿洲國皇帝溥儀的肖像。(圖/公共版權照片)
作者/馬賽克
黎東方教授的重要著作《細說清朝》(上下冊)裡,開卷前幾頁都有皇帝和名臣的繡像或照片。在「末代皇帝」溥儀兒時照片的下方,圖說是這麼寫的:「三歲就做了皇帝,皇帝只做了三年。」嚴格來說,這段話並不完全正確。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在袁世凱的逼迫下,隆裕太后於1912年2月12日頒旨公告宣統皇帝(溥儀)遜位。然而,1917年7月1日,張勳帶着「辮子軍」發動復辟,讓溥儀又當了12天的皇帝(後來張勳被段祺瑞擊退)。
▲3歲時的的溥儀(右)跟父親醇親王載灃、弟弟溥傑的合影。(圖/公共版權照片)
然後,又有了滿洲國約11年的「傀儡皇帝」生涯。不過,他住在紫禁城的日子,在1924年時就畫下了句點。當年,國民軍總司令馮玉祥發動「甲子政變」,把溥儀趕出紫禁城。溥儀後來被迫寓居天津日本租界。從這時候起,溥儀跟日本人開始有了接觸。
話說「九一八事變」後,時任代理東北邊防軍駐吉林副司令官的愛新覺羅氏宗室熙洽,趁着吉林省政府主席張作相不在吉林市之際,命令士兵打開城門,向關東軍投降。熙洽接着寫信邀請溥儀前往滿洲,復辟帝國,「救民於水火」。在日本人支持下,先擁有滿洲,再圖關內。同時,以熙洽爲首的前清貴族向日本提出把溥儀接到滿洲,建立君主制國家的建議。
▲溥儀和婉容(中)在天津租界內張園寓居時的留影。(圖/公共版權照片)
關東軍亦有志一同,認定溥儀是合適的滿洲國元首人選。這時候,大特務頭子出來了。時任日本駐天津特務機關長的土肥原賢二,在1931年11月8日發動「天津事變」:在日軍砲火支援下,出動1000多人分三路從天津日租界突襲河北省政府及公安局,造成城內交通中斷、商鋪關門、難民逃竄。
土肥原趁亂將溥儀從日租界的住所秘密帶出,途經營口、旅順,最後到達撫順。接着再由川島芳子出馬,將溥儀的妻子婉容接出來。1932年2月16日,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找來熙洽、張景惠等人召開「東北政務會議」,決定迎接溥儀成爲滿洲國執政;板垣徵四郎任奉天特務機關長,爲滿洲國軍政部最高顧問。他們在2月18日發佈《滿洲國獨立宣言》,宣佈滿蒙地區獨立。
▲擔任滿洲國軍政部最高顧問的板垣徵四郎。(圖/公共版權照片)
2月23日,板垣在撫順跟溥儀會面,告知他將出任「滿洲國執政」,溥儀迫於無奈只好接受。3月1日,政府發佈《建國宣言》,宣佈滿洲國成立,首都定爲長春(後改名新京),領土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3省全境、以及內蒙古東部、河北承德。
到了1934年,滿洲國改爲君主立憲制,溥儀終於如願成爲「滿洲國皇帝」,年號「康德」。但溥儀很快就發現:儘管名義上是皇帝,實際上主要權力和重大決定都是掌握在日本關東軍之手。他就像是一隻傀儡風箏,拚命地想自由高飛,實際上命運卻一直操縱在牽線者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