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太快與美達成協議反而不利?專家揭最大擔憂

越南是川普設定7月9日最後期限前,唯一與美國達成協議、得以避開所謂「對等關稅」的兩個國家之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越南是川普設定7月9日最後期限前,唯一與美國達成協議、得以避開所謂「對等關稅」的兩個國家之一。但這份協議的細節仍讓多數公司困惑。雖然川普宣佈將原本威脅的46%關稅下調至20%,但無論是越南還是美方,皆未公佈協議細節或發佈最終版本的貿易協議。

綜合《金融時報》與其他外媒報導,美越協議的前景未明,河內方面尚未正式確認20%的新稅率,只表示雙方已達成一項「公平且平衡的對等貿易協議框架」,進一步加深企業的不確定感。此外,美方還在協議中納入一項條款,威脅對「轉運」(transshipped)商品課徵40%關稅,但並未明確定義何謂轉運。此舉引發企業憂慮,擔心使用中國原料的產品將因此受罰,而中國原料對越南供應鏈影響巨大。

對成衣大廠「成功製衣公司」(Thanh Cong Garment)而言,這項協議本應是一劑強心針,該公司是Adidas、Calvin Klein與Columbia等國際品牌的供應商之一。該公司董事長陳如通(Tran Nhu Tung)指出,20%的基礎稅率其實並未遠高於越南服裝業目前支付的15%至17%進口稅,但轉運條款可能造成重大挑戰。

專家指出,川普政府對「轉運」的定義可能涵蓋多種行爲,從僅僅將中國大陸商品重新包裝並貼上僞造的「越南製造」標籤,到在越南製造的產品中使用陸原料等情況,皆有可能被納入。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分析師麥可·萬(Michael Wan)表示:「如果這項40%的關稅僅針對最明目張膽、明顯爲規避美國關稅而進行的貿易轉移行爲,影響可能相對有限。」他進一步指出:「但若轉運的定義被嚴格界定爲『含有一定比例外國原料』的商品,那麼影響將會顯著放大。」

考量川普政府對孤立北京的強烈意圖,企業普遍擔心美方可能採取更寬鬆的定義。這對越南將造成極大衝擊,因爲當地許多企業仰賴中國大陸的原材料與零組件供應,而要完全去除這些大陸來源根本不可能。

一位在河內的美國企業家表示:「這種作法並不現實,完全忽視全球供應鏈的運作方式。這不只是對越南不可能,對所有國家都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