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對等關稅談妥20% 學者說一原因日、韓、臺都不行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談判,對各國極限施壓,威脅沒有誠意都會被加更高稅率。(美聯社)
川普陸續針對多個國家發佈關稅通知函,學者原本都以越南稅率20%都判斷臺灣有機會更低,但看到日韓狀況,學者都改口了,判斷臺灣應該是卡在農產品問題,因爲執政黨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臺日韓與美國談判過程都不順利,原因是這幾個國家都是民主國家,都有選舉的政治壓力,不像越南等國政府可以直接決定即可。相較之前樂觀態度,學者認爲,如果臺灣也堅持不讓,應該也是25%起跳,「臺灣只要拿到與日韓相同稅率,就算不錯了」。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原本看到越南稅率降到20%,認爲臺灣應該相對樂觀,如今日、韓稅率都要25%,感覺沒有原先樂觀。
他判斷,臺灣不再此波名單,原因可能有二,一是臺灣在美國重要性不高,此時美國有更重要的事要處理;其二,日日韓雖然與美方積極談判,但過程碰到很多困難,主要是日、韓、臺都是民主國家,美方每件要求,執政黨都不能做太多讓步,否則在野黨會放過執政黨嗎?例如美方可能要求日本開放日本稻米,但日本政府不可能讓步,美國批沒誠意,但如果石破茂讓步,一定會影響執政,這個影響比讓步更大,如果日本不堅持,一定會面對在野黨嚴重攻擊,不像越南是專制國家,政府決定就可以,「所以越南行,但日、韓、臺不行」。
吳大任說,臺灣也一樣,我想卡關應該不會是汽車問題,國內消費者對汽車降低貨物稅,進口車變便宜是歡迎,應該是卡在農產品,美國一直想推基改食品,但國人認爲有健康疑慮,還有美豬美牛,都牽涉到政治,雖然農產品佔經濟比重很低,但臺灣政府不能放棄農民,問題是美國很在乎農產品出口。
他說,以往任何貿易談判都要很久纔會有結果,就是因爲有各自立場要帶回國內尋求共識,但美國這次極限施壓要大家很快決定,倉促談判原本就對我們不利,執政黨如果還有政治考量不敢輕易讓步,會被美國認爲沒有誠意,如果臺灣堅持不讓,可能會比照日韓25%起跳,甚至被迫接受更高稅率。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也說,之前以越南與臺灣狀況比較,認爲越南順差比臺灣大,臺灣有機會獲得更低稅率,但是日韓結果看起來,因爲日韓態度很強硬,結果美國就課20%,如果臺灣堅持不讓步農業及汽車業,原本樂觀會有變數。
邱達生說,之前行政院長卓榮泰已預告,敏感的工業及農業產品不會放,因此汽車零組件及農產品都不會讓步,目前應該就是卡在這些;但臺灣相對其他國家應該有一些優勢,也就是高階半導體已到美國投資,雖然與目前關稅談判不同法源,但臺灣談判團隊應該要綁在一起,不能完全照美國遊戲規則。
邱達生認爲,從美國強勢作爲來看,臺灣不管談怎麼都會被罵,如果談得好表示妥協很多,如果談不好,大家會認爲政府這幾個月都在幹什麼?
他認爲,如果臺灣不堅持汽車及農產品,稅率就可能比日韓低,但如果臺灣堅持不讓,最後若能與日韓稅率相同,就算不錯了,因爲韓國原本就與美國有貿易協定,日本也與美國有類似的貿易協定,日韓起跑點比臺灣有優勢。如果是25%,雖然產業毛利率會被壓縮,但出口競爭優勢不會喪失,因爲東南亞各國都比臺灣高,中國大陸也比我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