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逼各國上談判桌 學者:臺灣某些政策恐得再妥協
美國總統川普於美東時間2日提出臺灣「對等關稅」稅率爲32%,造成臺灣產業界的大震憾。(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於美東時間2日提出臺灣「對等關稅」稅率爲32%,造成臺灣產業界的大震撼;學者認爲,美國無法與世界諸國同時打關稅戰,也承擔不起課徵關稅後的成本,川普此舉應不只爲關稅,而是逼各國上談判桌,所以32%對等關稅應還有議價空間,但臺灣某些政策可能還需要再妥協,例如加強軍費、自保能力。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馬準威表示,美國這種施壓性談判其實有跡可循,前美國總統尼克森也曾在1970年代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貨物提高10%的關稅,目的就是要談判促使放棄「佈列敦森林制度」。
他說,川普這次的行爲沒有針對特定國家,是全面性的對諸國課徵關稅,但美國其實既沒有本事全面開打關稅戰,也沒辦法吃下提高關稅的成本,因此從這兩項看來,應該是談判而非主要針對關稅。
不過馬準威表示,若談判是美方的意圖,那從關稅開始談也有議價空間,且其實臺灣對美的國進口關稅平均爲6.5%左右,但是輸美關稅卻只有1.5%,確實也如川普所言並非對等,且臺灣也早已脫離開發中國家擠身已開發國家之列,調低關稅不光美國獲得想要的公平,對我國消費者其實也有利。
他直言,進口車到現在還被課徵關稅以及這種稅,導致價格貴大概50%,這就是保護主義,我國能夠藉此檢討關稅制度,這本來就是國家發展到一個程度後應該思考的問題,且我國外匯存底多,相較於越南、泰國這些已開發國家衝擊較大,我國如日本、南韓等較成熟的經濟體相對遊刃有餘,但勢必導致某些產業受害,因此臺灣最佳的談判結果是得以讓關稅逐年調降,而非一次到位,相信美方也能理解,讓產業可以軟着陸。
馬準威也提到,川普過去向墨西哥威脅提高關稅時,不光針對平等關稅或降低逆差,毒品、邊境人口以及非法移民等問題也是談判的議題,因此談判恐會是包裹式,「關稅只是主品項,還有很多副品項」,目前觀察川普滿意我國半導體的投資規模,接下來恐會將國防、軍費問題提上談判桌,恐還是有某些東西需要妥協,給美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