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政府零關稅談判挨批 學者:恐出現「進口補貼」

「捍衛臺灣民主法治與和平安全聲明」推動小組今(9)日舉辦記者會,邀請學者、產業人士針對當前經濟形勢提出解析。(賀培晏攝)

面對美國對臺灣提出的32%高額關稅,總統賴清德提出5項對策,其中包含「臺美貿易零關稅談起」,對此學者痛批,馬上提出零關稅,意味着零關稅非政府底線,甚至可能出現「補貼美國,協助建立臺灣市場」的狀況,並且政府想補助臺灣產業,也可能遭到美方抗議違反公平貿易原則,最終只能讓臺灣產業自生自滅。

「捍衛臺灣民主法治與和平安全聲明」推動小組今(9)日舉辦記者會,邀請學者、產業人士針對當前經濟形勢提出解析,而針對賴清德提出的零關稅談判,暨南大學國企系教授許文忠表示,倘若政府以臺灣爲主體,根本不可能提出零關稅的政策,但無奈目前政府只以「民進黨利益」爲考量,纔會不斷提出、接受損害臺灣的條件。

許文忠提到,川普的目的在於建立單邊規則的貿易體系,這時各國政府應該要注重對外投資,而臺灣本可以中、美雙方都賺,但政府卻因爲意識形態而全力投注在美國,現在大陸無法投資、東南亞出口也被堵住,因此只能上談判桌,但只要接受零關稅的條件,就將發生宛如滿清政府「片面最惠國待遇」的狀況,並且不只美國一國,歐盟、澳洲等國也會要求,讓臺灣遭到掏空瓜分。

前國發會主委、現任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表示,越南早就提出零關稅談判,但也被美國迴應「只要有貿易順差,就不可能降到零關稅」,因此國際經驗已告訴臺灣零關稅貿易不可能,再者,關稅調整需立法院同意,民進黨政府答應的爽快,沒有立法院同意也無用,這也是爲什麼民進黨政府如此着急推動大罷免。

林祖嘉指出,去年出口美國佔出口總額24%,前年14%,2018年則是11%,等同於6年內翻了一倍,而對大陸出口則從40%下降至32%,臺灣轉移大陸市場至美國,卻反被課徵高關稅,政府應該思考如何拓展市場至其他國家,甚至如何重返大陸市場,並尋求區域性貿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