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17日法說 匯損、對等關稅聚焦
圖爲臺積電。圖/本報資料照片
更多前瞻一週重大新聞,請上《工商財經網》閱讀。
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將於17日召開法說會,因第二季合併營收表現搶眼,累計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成長四成,由於第三季受AI晶片與手機新機拉貨助攻,下半年維持強勁動能頗受期待。但來自外在環境的紛擾,包括新臺幣升值及對等關稅兩大議題,使得整體景氣增添變數,爲本次法說會法人關注的焦點。
臺積電最新公佈的營收數據顯示,6月合併營收達新臺幣2,637億元,月減17.7%,可能反映匯率因素逐步顯現,但還是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6.9%,凸顯臺積電在AI晶片需求帶動下,營運表現持續亮眼。整體第二季新臺幣營收也達成財測水準,預估GPU與ASIC晶片扮演主要成長動能。
近期臺廠陸續揭露新臺幣升值影響,臺積電第二季財報結果也是動見觀瞻。雖預估新臺幣每升值1%,臺積電營益率減少0.4個百分點,但法人認爲,一來相關影響列入評估,二來臺積電透過妥善的避險及海外多點佈局,反而有機會出現優於預期的表現。
展望第三季,法人預估臺積電美元合併營收將季增4%至6%,主要受惠於兩大成長動能。一是ASIC與GPU新品陸續量產,包括輝達新一代AI晶片與各大雲端服務商的自研晶片;其次是手機廠商進入旺季,帶動應用處理器需求大幅上升。
臺積電在先進製程的領先地位仍持續鞏固。其中多項2奈米專案,將於下半年至2026年逐步發酵,加上先進封裝技術如CoWoS、SoIC、WMCM等產能,穩步擴展至更多手機與高效能運算專案,長期展望正向。
與多數科技廠同樣面臨的問題是,美國「川」劇變臉的影響有多大,對等關稅和半導體關稅會否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以及臺積電在美國廠佈局的速度。展望未來,隨着AI應用需求持續升溫,臺積電擁有先進製程、先進封裝等技術的領先地位,長期競爭優勢仍持續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