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達投資:扣非淨利連續攀升,轉型賦能成效斐然

8月15日晚,悅達投資(SH.600805)發佈2025年中期報告。數據顯示,悅達投資上半年營業收入達13.58億元,剔除悅達智行出表影響,同比增長13%;歸母淨利潤1,402.47萬元,同比增長27.62%;實現扣非淨利潤1,193.92萬元,同比大增6,900.76萬元。

上半年,悅達投資盈利呈現顯著改善態勢:一季度扣非淨利潤轉正,同比增長5,367.42萬元,二季度單季度扣非淨利潤繼續爲正,同比增長1,533.34萬元,持續向好趨勢明確。特別是光伏、儲能等新能源項目併網,開始貢獻營收和利潤,上半年貢獻營收9,722.87萬元、淨利潤1,857.20萬元。在資本市場對傳統企業轉型存在期待也有疑慮的背景下,悅達投資的財報表現,爲市場觀察傳統企業突破週期約束提供了一個實例。

這家以多元產業佈局爲特徵的投資控股型企業,在新能源賽道持續投入、對傳統業務進行效率優化,並在對外投資方面陸續取得成果,其半年度表現體現出積極的增長穩定性和轉型有效性。

新能源引擎全速啓動:從概念佈局到利潤貢獻的跨越

在全球能源結構加速向低碳轉型的背景下,悅達投資的新能源業務已完成從“戰略性投入”到“盈利貢獻者”的關鍵蛻變。2025年上半年,公司光伏與儲能項目推進成效顯著,營收表現亮眼,已然成爲驅動整體業績增長的核心引擎。

悅達投資光伏業務形成了“集中式+分佈式”的立體佈局。2025年上半年,公司全力推進鹽城響水縣150MW和70MW漁光互補項目建設,目前灌東150MW光伏項目主體工程已完工,並於2025年8月份順利併網;頭罾70MW項目也已於3月開工,目前在抓緊建設中。

值得注意的是,悅達投資首個大型集中式光伏華豐378MW漁光互補項目於2024年底落地投產,據悅達投資介紹,該項目資本金投入2.9億元,今年1-6月份實現營收達6,306萬元,淨利潤1,723萬元,年化資本金收益率超10%,符合預期收益。華豐378MW漁光互補項目作爲華東地區標杆性新能源項目,年均發電量達4億度,不僅爲公司帶來了穩定的電力銷售收入,還在環境保護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36.65萬噸,節約標準煤13.34萬噸,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分佈式光伏項目方面,悅達投資新開發建設了悅達數智中心0.1MW和黛安芬0.94MW分佈式光伏項目,加快推進資本大樓、悅達專用車、中汽股份分佈式EMC協議的簽訂,力爭2025年年底併網投運。後續隨着這些項目的順利落地,將爲提升整體盈利能力注入強勁動力,也爲實現年度經營目標提供堅實支撐。

儲能領域的突破更顯戰略前瞻性。悅達投資東臺弶港100MW/200MWh大型共享儲能電站的快速落地(建設週期僅81天,於6月24日正式投運),投產紀錄在國內同類型項目中處於領先水平。該項目經營期有25年,預計年平均營業收入3,200萬元。截至6月末,悅達投資累計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260MW/520MWh,已然成爲區域儲能網絡中的關鍵參與者。

更值得關注的是,悅達投資持續推進工商業微電網項目的落地。秀強儲能項目已完成前期場地平整、基礎施工等工作,正在進行設備安裝;紡織園二期儲能項目已完成可行性論證,爭取年內併網;積極參與零碳園區的規劃和建設,與鹽城經開區汽車產業園簽訂戰略合作,以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爲試點,建設國家級零碳園區……

業務結構優化:剔除非核心資產後的增長真相

市場對悅達投資半年報的關注,多聚焦於營收總額的同比波動,但深入分析可以發現,剔除悅達智行公司出表因素後,其核心業務的增長動能實則強勁,這一表現不僅體現了核心業務的增長韌性,更印證了轉型戰略的前瞻性與有效性。

這種增長並非單一業務驅動,而是呈現“多點開花”的格局。今年上半年悅達投資控股的傳統產業紡織公司、專用車公司、悅達長久物流等業務板塊盈利能力也展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分別實現121.25萬元、25.44萬元、418.91萬元的淨利潤。特別是專用車公司和悅達長久物流公司實現扭虧爲盈,同比大幅增長572.85萬元、676.69萬元,紡織公司剔除上年同期艾文德股權轉讓收益,同比也實現增長374.68萬元;參股公司方面,悅達融資租賃公司、財務公司、京滬公司等報告期內淨利潤均實現不同程度增長。

悅達投資各板塊革新的成果還在持續驗證中。以悅達長久物流爲例,悅達投資持股51%的悅達長久物流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28億元,其聚焦汽車物流主業,悅達起亞集港業務份額提升至35%,上年同期僅15%;一汽奔騰整車運輸份額達20%,實現零的突破,併成爲其直接承運商。目前,公司還在全力推進悅達百奧恆綠色水泥、悅達國潤車身、悅達低碳管樁等項目,在新能源物流市場搶佔先機。專用車公司上半年營收1.67億元,同比增長45.22%,其中環衛服務業務營收0.5億元,同比增長305.7%,其業務向環衛服務下游延伸,錨定本土市場搭建智慧環衛管理平臺。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整合內外部資源,共計運營環服項目20個,合同金額2.5億元。

盈利質量革命:連續盈利背後的戰略革新與資源協同

悅達投資盈利質量迎來根本性改善,扣非淨利潤連續兩個季度實現盈利,標誌着其轉型之路取得成果性驗證。然而業績的改善並非依賴偶發性因素,而是源於公司戰略轉型的可持續落地與國企背景下的資源高效協同,形成了通過全價值鏈效率提升與精準成本管控。

悅達投資積極踐行“兩新一智”戰略,即向“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製造”方向轉型。自2022年起,公司深入貫徹國家“雙碳”戰略,緊抓鹽城建設綠色低碳示範區的契機,優化了悅達起亞公司、京滬高速、艾文德公司、悅達智行公司的股權結構,並將回籠資金投入到新能源項目中,實現了產業和資產結構的重大調整。目前,傳統業務、新能源業務與投資業務的齊頭共進,更爲公司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動力。

同時,國資旗下控股企業的盈利改善並非孤立現象,而是集團資源整合與協同賦能的結果。悅達投資作爲鹽城市國資控股的企業,實控人爲鹽城市人民政府,其國資背景爲發展帶來諸多助力。控股股東悅達集團實力強勁,多年位列中國企業500強,品牌價值頗高。在項目獲取方面,悅達投資依託鹽城市得天獨厚的新能源資源稟賦和國有平臺優勢,在光伏、風電、儲能等新能源項目的獲取與推進上具備獨特競爭力,協同效應正重塑傳統業務增長曲線。

深耕估值提升:價值塑造與投資者回報同步推進

早在今年4月25日,悅達投資發佈估值提升計劃公告,明確以“股東回報”與“產業聚焦”爲核心支點。在股東回報上,公司展現出十足誠意。在2024年年報中,悅達投資明確承諾每10股派息0.5元,現金紅利的發放已在今年上半年順利實施,以公司總股本850,894,494股爲基數,共計派發現金紅利4,254.47萬元。

除了分紅與業務轉型,悅達投資還通過股東增持與公司治理優化等手段鞏固投資者信心。2025年1月,公司完成17,017,864股增持計劃,並表示未來三年將協調控股股東常態化增持,彰顯對公司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

在公司治理層面,悅達投資加強與市場的溝通交流,及時準確披露公司戰略、經營成果等信息,使資本市場能夠更清晰地認知公司內在價值。

悅達投資估值提升計劃的穩步推進,從分紅、業務轉型到股東增持與公司治理優化,全方位展現出對投資者利益的深切關心與切實維護,有望在資本市場進一步提升公司價值,實現企業與投資者的雙贏。

儲備蓄力:技術創新與政策響應的長期佈局

在現有業務表現之外,悅達投資在技術研發與政策響應方面的佈局,更預示着未來的增長潛力。公司上半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36.77%,重點投向新能源技術、智能製造等領域,其中“基於輕量化設計的新能源環衛車智能作業系統關鍵技術”等項目獲國際先進水平認定。

在政策響應方面,悅達投資深度契合“雙碳”目標與區域發展戰略。鹽城作爲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碳達峰試點城市,正加速推進新型電力系統爲依託推動能源生產消費方式變革。悅達投資的很多新能源項目,都符合國家能源結構調整變革和鹽城低碳發展的政策導向。這種“政策契合度”不僅降低了項目運營成本,更確保了業務發展的可持續性。

未來,隨着“風光儲氫”一體化項目的投產、新能源市場的拓展以及傳統業務的智能化改造,悅達投資有望構建起更具韌性的業務生態。從半年度業績來看,這家傳統企業的轉型之路已初見成效,而其展現出的戰略定力與執行能力,或將使其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