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如何持續深化一體化算力網建設?如何應用於物理世界?
8月22日至24日,2025中國算力大會在山西省大同市舉辦。多位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對我國的算力發展趨勢,進行了交流與探討。
國家高性能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振南表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構建重心,已經由數字基礎設施佈局,轉爲建用並重、以用促建的階段。
在會上,他重點介紹了我國超算互聯網的建設情況。超算互聯網的整體架構可分爲三層,一是算力中心,二是需要一家或多家算力運營商,三是算力服務商。超算互聯網平臺就是要把成千上萬的服務商聚集起來。在國家相關部委的支持下,超算互聯網建設於2023年4月正式啓動,2024年正式上線。此後開展了相關標準和頂層規劃的建設。2025年7月,超算互聯網的第一期標準體系建設完成,對超算互聯網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進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超算互聯網已經建成應用商城。截至2025年7月,應用商城已上線586家各類服務商,分別提供軟件、技術服務、原代碼、自研模型等,上架的產品達7000多款,這些產品爲用戶更好地使用算力提供了技術基礎。用戶在用算力的時候,不用管硬件是什麼、平臺是什麼、算力來自哪裡,也能很容易地享受算力帶來的價值。
截至目前,超算互聯網平臺已服務用戶64.8萬,日均處理作業數25萬個;連接全國30家超算/智算中心,提供計算、應用軟件、SaaS平臺、模型、數據、技術服務等七大類商品;上架超過60種規格的超智融合算力,其中國產算力佔95%以上。
不僅是超算,我國智算領域近年來也迎來顯著變化。
《2025綜合算力指數》報告指出,隨着智算規模的顯著提升,算力呈現“智算主導、多元協調發展”的特徵。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底,我國在用算力中心機架總規模達1085萬標準機架,智能算力規模達788 EFLOPS (FP16)。另一方面,算力技術創新推動算力水平提升,算力技術創新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在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爲我國算力產業的應用拓展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存儲規模與性能取得結構性突破。近年來,中國數據存儲總量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存力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截至2025年6月底,全國存力規模超過1680EB,相比於2023年增長約40%,存力規模持續擴大。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智能製造、智慧交通等對數據存儲需求的釋放,有力推動了數據存儲需求的增加。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魏亮表示,我國算力產業發展要提速提質,未來還要持續深化一體化算力網建設,夯實“算存運”底座,強化算力資源統籌協同與動態優化能力,加速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同時,依託“開放數據中心”“智算生態圈”等產業平臺,打通產業壁壘,催生融合創新,共築繁榮可持續的算力新生態。
算力將來會智能到什麼程度?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蔡恆進認爲,算力會成爲“因果鏈重構”的使能器。“因果鏈重構”是指從被動地預測未來,轉向主動地塑造未來。當算力強大到可以對複雜系統進行高保真度的模式推演時,人類就能在數字世界中進行各種干預測試,並選擇那條能導向最優結果的因果路徑,再將其應用於物理世界。
“比如,在城市治理中,我們可以通過數字模擬,提前調整信號燈、車流、公共交通,讓擁堵這條因果鏈從根本上就不發生。在藥物研發中,我們可以將模擬分子間的相互作用,直接‘設計’出最有效的藥物,而省略了反覆試錯的工序。”他說。
但他認爲,強大的算力技術帶來因果鏈重構的同時,也會有一些倫理挑戰。因果鏈重構是一種極其強大的能力,它意味着智能機器開始干預和編輯現實。它對人類提出了嚴峻的倫理挑戰:誰有權定義“最優結果”?如何確保這條重構是向善的?
蔡恆進認爲,從生命、意識、智能的進化歷程來看,分爲Life、Life+和 Life++三個階段。而算力的終極境界,就是Life++階段。
在Life階段,生命主體利用周圍環境生存並將交互成果內化成身體中的感知器官和功能模塊。例如,人類可以用自己身上的眼睛、耳朵和鼻子等感官,直接感知世界並與外界發生作用。到了Life+階段,“外掛”成爲顯著特徵。生命主體的並非所有功能都內化於生物體內部,而可以藉助周圍環境的條件進行生存。比如人類沒有像螃蟹一樣進化出了“剪刀手”,而是通過兩根棍子延伸了手指的功能。
到了Life++階段,碳基肉身可以詩意地棲居於現實世界,而數字分身則能夠在元宇宙中自由馳騁,隨心所欲而不逾矩,與其他數字分身協作,實現超級智能工作場景。他說:“未來,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的數字分身在幫我們在網絡世界中賺錢,而我們的肉身在現實社會中享受生活。”
一些企業界人士也談到了算力發展趨勢。北京九章雲極首席戰略官張帆認爲,當前算力行業發展有五個主要趨勢。一是軟件定義算力。軟件在智算中心領域應用落地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這不僅體現在某個單點智算中心,也涉及運力、存力、算力的高效協同,涉及多個智算中心高效的互聯、調度和優化,體現在算力中心對外輸出算力服務時對軟件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二是觸及大量千行百業的應用。每個行業對算力的需求完全不一樣,未來一定會從普適千行百業的通用計算中心向行業的專屬計算中心轉變。
三是比特後面是瓦特,即算力發展基礎的核心支撐是能源。具備能源優勢的企業和地區發展算力產業會形成天然優勢;四是隨着架構和工具的深入融合,將產生一朵新的智算雲。隨着大量AI工具集的落地,新的智算雲將成爲未來雲的專屬配置,具備一定算力規模的企業或地區會從算力中心往調度中心,甚至是交易中心轉變;五是普惠算力將成爲重要發展趨勢。面向千行百業低價格、高彈性、零浪費的普惠算力越來越受到重視,算力將回歸生產工具的屬性,讓人人可得、人人易得、人人用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