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泄、削峰、錯峰、保壩……汛期水庫如何調度?
新京報訊(記者張建林)水庫是非常關鍵的防洪基礎設施。8月5日,在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抗旱減災中心副主任楊昆介紹,汛期水庫防洪調度遵循興利服從防洪、局部服從整體的原則,其目的是在保障水庫大壩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地爲減輕或者避免下游的洪災損失作出貢獻。
楊昆說,當預報流域可能有較大降雨時,可提前加大下泄措施。比如通過加大發電出力,開啓泄洪閘等方式預先把水位降低,騰出一部分庫容,爲下一步防洪做準備,這叫“預泄”調度。
當洪水入庫時,要調整控制水庫下泄流量,爲下游防洪目標作貢獻。楊昆舉例,比如一條河流水庫的來水洪峰流量是4000立方米/秒,下游河道最大安全泄量是2000立方米/秒,按照2000立方米/秒的流量控制下泄來調度,“削峰”了50%,這就是“攔洪削峰”調度。
還有一種情況,水庫下游的河道已經發生了洪水,這個時候就要調整水庫下泄的過程,避免水庫下泄洪水和下游河道洪水疊加形成更大的洪峰,造成大的損失。這時就要採取“攔洪錯峰”調度的方式。
楊昆解釋,比如一條河流在下游的斷面,其最大河道安全泄量是5000立方米/秒,河道天然來水已有洪峰通過計算分析是3000立方米/秒,此時就要調度水庫下泄流量,使其在下游洪峰到達這個位置的時候不超2000立方米/秒,這就是“錯峰”調度。
當水庫的水位繼續上漲,並且威脅到水庫自身安全時,就要加大水庫下泄流量,這叫“保壩”調度。它的目的是控制水庫的最高水位,保證大壩自身安全。
當下遊的階段性防洪目標已經完成,比如洪水已經安全下泄時,就要安排水庫儘快地把水位降下去,降到汛期限制水位以下,爲下一場攔蓄做好準備。
楊昆說,每一次水庫泄洪之前都要預留足夠的時間通知下游,讓下游的人員、財產得到及時轉移。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