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雲水庫上游清水河的洪峰流量是如何獲得的?
昨天(6日),記者從北京市密雲水庫管理處瞭解到,爲獲得準確的洪峰流量數據,很多水文人冒着危險實地踏勘,爲密雲水庫應對洪水提供了有力的數據保障。
7月28日凌晨,密雲部分山區已達暴雨級別,北京市密雲水庫管理處潮河管理所副所長張冠宇接到通知:密雲水庫上游清水河流量劇增,但佈設的“雷達流量計”疑被洪水沖毀,導致流量等數據無法回傳,需要他們進行人工巡測。
“清水河是密雲水庫上游潮河的一級支流,洪水流量數據缺失,水文工作者就像失去了‘眼睛’,其後果不堪設想。”張冠宇告訴北青報記者,爲了確保數據回傳,他和同事預先組成的四人“應急巡測隊”立即趕往清水河。
從潮河管理所趕往清水河的途中,即便張冠宇將雨刷器開到最快,車窗外的景象依然漫漶不清,他在視線受影響的同時,還要躲避山體落石和路面塌陷,因此不敢提速,20公里的山路足足開了一小時,四人終於安全抵達清水河邊。
在張冠宇的印象裡,清水河的水生態環境非常好,經常有白天鵝在此棲息,但平日裡的涓涓河水此刻卻如黃河般洶涌,漫堤的洪水濤聲如雷,能將他和同事的談話聲吞沒。由於水位飆升,清水河橋迎水面上的五個雷達流量計被沖毀,導致數據無法回傳。隨後,巡測隊員走上清水河橋,手持“電波流速儀”直接測算水面流速,再根據河流斷面數據測算出流量——7月28日清晨,清水河流量達到2200立方米/秒,他們立刻將此數據反饋至市密雲水庫管理處調度運行科。隨後他們又冒雨駐守了10分鐘,測得洪峰流量達2800立方米/秒,而這個流量是清水河歷史調查最大洪水1890年1200立方米/秒的2.3倍。張冠宇告訴北青報記者,清水河平時的流量僅爲1-2立方米/秒。
張冠宇說,上游水文數據是水庫調度的“前沿陣地”,而他們就像偵察兵,只有掌握水庫上游流量、水位上漲速度,才能爲水庫攔洪以及錯峰泄流提供科學支撐。“調度方案可不是一拍腦門兒出來的,需要準確的數據支持和精確計算,這是一個很複雜的計算過程。”張冠宇坦言,回想起7月28日的巡測,他既後怕又驕傲,因爲“洪峰抓得住、流量測得準、數據報得出”是一名水文人的責任和使命,接下來他會整理好手中數據、總結經驗,進一步提升應對能力。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