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樹科技王興興: 目標是機器人真幹活 給國家繳稅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趙雲帆 北京報道

8月9日,北京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宇樹科技CEO王興興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的採訪。

其間,王興興談到了宇樹機器人出品3.99萬元機器人,AI具身智能發展瓶頸,以及宇樹科技未來的發展方向等問題。

記者整理出以下幾個採訪重點:

·發佈低價機器人,主要是爲了提高出貨量,並建立使用和開發生態;

·當前機器人硬件已經夠用了,雖然還可以更好;

·機器人具身智能存在較大短板,還沒有到類似“GPT時刻”的臨界點;

·當前具身智能數據難以做到與實際運行狀態對齊的程度,小團隊未必不能在AI具身智能領域作出大突破;

·表演和運動是比較容易落地的場景,宇樹目標是讓機器人幹更多有實際價值的工作;

·宇樹的海外份額過去就很高;

·上市是一場高考,也是對公司過去九年努力,以及所有股東的交待。

以下是現場採訪實錄:

Q:隨着全球對智能製造以及人形機器人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中國企業正在加速佈局這一領域,作爲行業先行者,宇樹科技接下來的戰略重點是什麼?

A:毋庸置疑,智能機器人行業,尤其AI爲代表的機器人行業,目前關注度非常非常高。這個確實有好處也有壞處。關注度高,大家獲得的資源和宣傳也比較多,當然競爭也會更加激烈。

其實對於每家企業,包括對於我們公司來說,最本質的還是需要把產品做好。比如說有更好的產品,更好的價格,功能更加完善,售後體驗也會更好,我覺得這是對於每家企業最根本性的問題,要花足夠時間把它打磨好。這樣的話,無論面對國內外的競爭,還是在全球這麼大的一個蛋糕裡面能分一杯羹。

因爲很多情況下,包括你做產品也好,做技術也好,我覺得個人過去最大的一個經驗心得還是:要提前在AI技術領域,包括硬件生產製造領域,包括全球佈局,你都要提前一步想到未來幾年大概會怎麼樣,然後提前做更好的佈局,這是我覺得對於每家企業都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Q: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G1 在去年降到9.9萬元這樣一個價格,今年R1又降到3.99萬元起的價格,下降速度還是非常快的,你以前也判斷過說未來有一天可能我們用機器人是一個免費的狀態,這個真的能實現嗎?

A:我們目前部分產品在降價,其實當然也有不同型號對吧?你也知道相對小一點機器人肯定就更加便宜一點,這也毋庸置疑;大的機器人價格會稍微貴一些。但是最根本的情況是,我們還希望有更好的價格,這樣的話有更多的人願意採購,然後更多人用起來,因爲大家也知道,去年,包括今年客戶採購我們的人形機器人或者各種機器人非常非常多,所以它本身也建立了一些新的生態體系出來,包括租賃市場,包括甚至還有一些二次開發者,把整個生態建立起來。但這個(生態)最大前提都是你得有足夠的出貨量和足夠用戶在用起來的前提,才能把生態建立起來。

另外,比如說以前提到過的免費這個事情,我覺得當機器人真正能幹活了以後,全球以及整個社會對機器人的概念還是會發生很大改變,我甚至感覺未來真正的機器人能幹大量活的時候,國家完全可以在機器人出廠的時候向企業徵稅。

舉個最簡單例子,比如說一臺機器人你是幹什麼活,它產生的價值裡面有多少稅直接上交給國家,這我覺得完全是OK的。甚至這個機器人自己去幹活,比如說這裡有塊荒地,我允許你這個企業去派機器人去開荒種地,然後那個機器人的一部分產出就直接上交給國家,這類事情我覺得完全是可以的。但前提還是剛剛說的,要機器人真正能像人一樣去做很多事情,要有更多的技術突破。

(時間上)不好說,快的話可能真的2~3年內會有明顯的技術進步,慢的話可能3~5年,但是我覺得這波浪潮大概率不會超過10年。

Q:目前AI大模型跟機器人是緊密結合,你說用AI寫代碼成功率也是超過90%,你覺得在機器人研發過程當中還有哪些技術是有待突破的,宇樹在攻克這些技術難題上有哪些規劃?

A: 大家可以關注到,包括今天我還刷到埃隆·馬斯克說,他覺得後面基本上每個人都不用寫代碼,AI直接幫你全生成了都可以的。

確實在AI寫代碼這個領域技術進步非常非常快,而且是各家大公司目前非常關注的領域,一個簡單的程序或簡單代碼成功率確實非常的高,但如果代碼非常非常複雜,那一遍通過的成功率肯定是會下降不少的。

所以說我覺得最大的技術點,還是要把具身智能AI模型做得更好一點,目前相對整個行業來說,機器人AI還是不夠用,如果哪一天,在這個場館裡麪人形機器人隨意的走來走去,而且你跟他隨便說一下,他都幫你乾點事的時候,這個就會是一個臨界點。

就是真的像一個人一樣,比如說我在這裡找不到吃的,你幫我去買一下,如果能達到這種節奏,我覺得這是我們的目標,這也是當下整個社會大家都希望實現的點。

Q:你提到未來3~5年人形機器人的應用落地會更快,目前機器人落地應用的技術難點有哪些?以及宇樹未來如何解決機器人通用泛化性以及自主決策能力不足的問題?

A:其實某種意義上,在全球範圍內,目前的機器人的硬件是夠用的,當然不足夠好,你要有更大規模更低成本,然後更高的可靠性,肯定要完善。

最大的點還是目前整個AI機器人或AI具身智能大模型,本質上還是沒有達到一個階段性,一個突破的臨界點。舉個例子,沒有發生“GPT時刻”。

而且另外有個點大家也知道,像語言模型領域大家都是純數據驅動的,有足夠多和高質量的數據,你的模型就會上升得非常非常快,但在機器人領域這個點反而是很大的一個問題。爲什麼呢?因爲你無論用各種的方法去採集數據,你真正放到機器人上,它跟實物機器人的偏差還是非常大的。哪怕產生大量的數據,把機器人數據訓練出來,部署到實物機器上,發現兩個沒辦法很好對齊。所以在機器人領域對於AI模型本身能力要求是更高一個級別的,我把它定位更高。

簡單說我們希望達到什麼效果呢?就是我只要很少的數據,我就能把自己訓練出來,而且成功率很高,泛化能力很好,所以我們希望有這樣的模型出來,然後再用數據去驅動技術訓練,而不是說我模型現在可能都沒有,我就搞了一大堆數據去訓練,這個效果其實不是特別理想。

Q:今年以來我們也關注到人形機器人蔘加了很多運動,然後大家都很關注你本人喜歡什麼運動,這會不會影響機器人選擇運動。你也提到了機器人的運動和表演,它有一個階段性的意義,那你看來在宇樹在這方面下一步有什麼樣的進展?

A:我以前可能騎自行車比較多一點,但現在相對比較少一些。這些確實大家可以看到,加上去年到今年,像跳舞、格鬥、跑步這種表演目前相對做得比較好。下禮拜北京也有機器人運動會,大家可以關注一下,我們也有報名參加。

然後,我覺得最大的點就是,現在很多技術的進步還是需要一些時間,當下讓一個機器人馬上去家裡、工廠裡,大規模地幹有實際價值的活,這是不太現實的。如果你只是做個demo或做個示例是ok的,我們去年就跟汽車工廠有合作,在工廠有落地部署一些機器人去幹一些活。但是你真正地讓他能產生比較大價值,現在當下是不太現實的,我們用AI技術,比如說做的一些運動也好,做一些表演也好,反而是更容易落地的一些場景。

就像早期的電腦出來的時候,對普通人來說有用嗎?可能早期的電腦出來連圖形界面都沒有,或者連個word都沒有。所以很多情況下,電腦要先出來,有一些開發者在上面開發更多軟件,然後過幾年軟件功能越來越多以後,普通老百姓也可以用起來,這是需要一個時間階段的。

Q:宇樹的幾款機器人,尤其是四足已經佔到了全球60~70%的份額。現在這幾款人形機器人,包括G1和R1,未來的商業落地規劃有什麼樣的考慮?

A:四足機器人可能大家比較熟悉的,人形機器人我們去年到今年整個銷量的增長也非常非常快。在馬路上,或者客戶真正在用的一些機器人,絕大部分也都是我們公司機器人。所以說我們目前在全球範圍人形機器人佔的比重也相對比較大一點吧。

關於機器人商業化的問題,最大的差別還是尺寸,比如1.7米左右的機器人,那我們還是希望他能真正去幹活,更實用一些,相對更小的機器人,我們還是希望有更多的開發者或者更多的一些娛樂屬性功能在裡面。

所以3.99萬元的定價,這個機器人主要是更加輕巧一些,做一些娛樂或做一些開發肯定是更加友好的,不過稍微簡單的活還真有可能幹。總體我們還是希望小機器人也好,大機器人也好,無論是娛樂的、科研的、幹活的機器人,我們都會做一下。

Q:在中國新興科技產品,包括無人機等領域都有非常優秀的出海案例,在中國,機器人如何開拓海外的民用市場,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業務鏈條?

A: 其實大家如果關注我們過去每年的業績裡面,基本上平均50%都是出海的,我們公司差不多2018年就開始做海外市場生意,那個時候出海這個概念還不火。所以說我們公司一直非常注重全球合作和全球市場。

Q:宇樹的產品線非常多,既有人形也有四足,也有模組零部件,你們是怎麼同時協調這麼多產品線的?

A:我們現在每年人也增加很多,對管理的要求是越來越高的,不然的話可能人多了,反而做事效率更低的概率會變大。目前其實我們產品也不算多,四足機器人有小中大型號,人形機器人也有小中大型號,總體還是相對統一的。而且裡面用的很多技術也相對類似,比如關節電機模組、電控系統、算法,其實共用的地方還是相對比較多的。但是這部分我覺得確實我們公司還要做得更好一點,因爲對於一家要發展得更好得企業來說,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要有更高效的管理才能發揮價值,也要招攬更優秀的人才,我覺得這對於每家企業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Q:對人形機器人的應用,有哪些場景比較看好?

A: 其實剛剛我也提到我們公司的目標或者整個行業大的目標,總體還是希望機器人真正去幹活的,真正去解放生產力,提高生產,這是大家所有人目前最大的事情。

那爲什麼我們公司可能目前看上去表演多呢?因爲第一,某種意義上如果你去展會上看一下,普通老百姓反而會更喜歡錶演,這其實是也滿足大家的一個訴求。另外,當下的機器人,你真正要讓機器人幹活還是不太現實,除非一些自動化設備或者工廠的一些固定工序,現在要做是能做的,但在某種意義上跟當下的具身智能沒有本質的關係。

所以我覺得最大的點還是,首先,我的目標肯定是幹活,但當下幹活技術不太成熟的情況下,我們先做一些表演或者格鬥或者一些別的業務。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家也知道,手機大部分時間娛樂反而是最多的。娛樂和幹活,我覺得兩塊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哪些技術先成熟,哪些行業先做。

Q:未來資本市場可以爲宇樹包括行業的發展帶來哪些助力呢?

A:我們公司也在推動一些中規中矩的上市流程。因爲大家也關注到我們公司已經成立9年時間,我一直把公司上市當做企業成長的過程,當做一個類似高考的事情,我覺得是企業在管理和運營上邁向更成熟的階段,是對我們過去9年多發展的一個交待,也是對股東的一個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