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樹王興興:機器人該去幹活了,但AI完全不夠用
頭戴護具的機器人利落出拳、側閃、高踢KO對手——在世界機器人大會宇樹展臺,格鬥擂臺被人羣層層包圍。背景大屏上,不時出現機器人身穿東北花襖扭秧歌的春晚畫面。
機器人表演各種“花活兒”的背後,在今日演講中,第一財經記者留意到,宇樹CEO王興興多次談及,希望機器人真正去幹活。
“可能說出來大家不相信,我們公司真正讓機器人去幹活、做手部操作、包括全身幹活的AI的人,可能是我們公司最多的人。” 他說,宇樹的目標是把機器人做成可以綜合幹活的通用型人形機器人,包括端茶倒水、工廠、表演等各種場景,不僅僅是單一場景,但到目前爲止做得還不是特別理想。
這位曾堅決反對人形機器人的創始人,講述了戲劇性轉折:宇樹直到2022年都完全沒有做人形機器人,但以ChatGPT爲代表的AI技術進步顯著疊加馬斯克等推動,點燃了市場熱情。當時有客戶找到宇樹,表示願意直接給錢下訂單,於是宇樹從2023年初開始做起人形機器人。
今年,宇樹初代機型登上春晚舞臺成爲亮點;宇樹的Unitree G1以9.9萬元起的低價成爲位居全球出貨量前列;最新款R1機器人價格壓至3.99萬元,開放了外觀定製。
王興興感慨,最近半年多時間,全球機器人的AI技術進步非常快,例如今年1月宇樹機器人跑步相對僵硬,但最近幾個月開放OTA給客戶後,機器人不僅跑步更絲滑了,還可以在複雜地形跑步。
需求端同樣迎來爆發。王興興觀察到,2025年上半年,機器人行業裡幾乎每家企業有將近50%-100%的增速,“增長非常嚇人”。從海外來,無論是特斯拉還是包括蘋果、Meta等巨頭都在加碼機器人相關產業。
產業爆發背後,王興興談及外界對於機器人的誤區,例如爲什麼沒有大規模應用,是不是硬件不夠好或者成本比較高?
他說,其實目前的硬件,哪怕是靈巧手整機也是完全夠用的,儘管還不夠好。目前最大的挑戰是,具身智能的AI完全不夠用。
簡單說,目前的感覺像是ChatGPT出來之前的1~3年時間,業界已經發現了類似的方向和技術路線,但是還沒人把它做出來。
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是模型的問題還是數據的問題?王興興說,目前全球範圍內大家對於數據的問題關注度太高了,現在最大的問題反而是模型的問題。現在具身智能的模型架構都不夠好,也不夠統一,導致海量數據難以有效利用。在具身智能領域,很多情況是有了數據卻發現數據用不起來。
他還談及視頻生成對於機器人行業可能的影響,包括宇樹在2024年已經開始用AI生成視頻指導機器人實體動作。但是目前行業太關注視頻生成的質量,導致對GPU消耗極大,但機器人幹活並不需要高精度的視頻生成質量,只要驅動它工作就可以了。
王興興預判,未來2~5年智能機器人技術的重心包括統一的端到端智能機器人大模型;更低成本、更高壽命的硬件,及超大批量的製造;低成本、大規模算力(分佈式)等。
對於機器人的ChatGPT時刻什麼時候到來,王興興在會場描繪了一個臨界點場景:如果哪一天帶着一個人形機器人來到它從沒見過的會場,隨便跟他說一句幫忙把一瓶水遞給某個觀衆,機器人自己能夠順暢地走過去把這件事做完,機器人的ChatGPT時刻差不多就到了。
“快的話未來1~2年或者 2~3 年很有可能,最慢的估算在3~5年。”王興興預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