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王興興談宇樹科技上市
8月9日,在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WRC)現場,宇樹科技創始人、CEO王興興發表演講並接受媒體的採訪,分享了對於當前人形機器人產業行情的思考。
宇樹科技於今年7月開啓IPO輔導。談及上市意義,王興興迴應稱,宇樹科技已成立9年,某種意義上可以將上市視爲一個學生繼續學習、成長的過程。上市好比高考,企業在管理、運營上可以邁向更成熟的階段。“這是對我們過去九年多發展時間的交代,也是對股東的交代。”
在整體行業發展勢頭方面,王興興認爲,由於需求端的拉動,年內人形機器人市場“非常火爆”,整機廠商、零部件廠商平均至少有50%至100%的增長。
“未來幾年,全行業人形機器人出貨量每年翻番都是有保證的,如果有更大的技術突破,甚至可能未來2至3年突然一年出貨幾十萬臺,甚至上百萬臺也有可能。”王興興預計。
外界的需求,也直接推動了宇樹科技切入人形機器人。王興興回溯稱,自己曾經最堅決反對人形機器人,宇樹科技甚至直到2022年都沒有做人形機器人。但以ChatGPT爲代表的AI技術進步顯著,以及馬斯克等對於尖端技術關注度提高,讓外界對於人形機器人的關注度陡增。
王興興介紹,今年上半年,受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拉動,全球機器人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國內整機廠商和零部件廠商平均增速達50%~100%,這在行業歷史上罕見。海外市場同樣火熱,特斯拉計劃今年量產數千臺人形機器人,併發布第三代產品,英偉達、蘋果等科技巨頭也持續投入。
就宇樹科技而言,王興興介紹,公司過去每年的營收中,出海業務佔到50%左右。“宇樹科技2018年就開始做出海業務,我們一直非常注重全球市場。”
在應用場景上,宇樹科技的機器人產品已在汽車工廠等工業場景已有落地合作,但王興興認爲,指望機器人能夠在幹活場景產生較大的價值不太現實。“運動也好、表演也好,這些場景反而是更好落地的。”
不過,宇樹科技最終的目標仍然是幹活。王興興表示,希望公司的機器人做成可以綜合幹活的通用型人形機器人,包括工廠、表演、家庭等各種場景,而不僅僅是單一場景。現在宇樹科技絕大多數員工,都在爲訓練機器人在各個場景幹活而服務。
對於當前智能體機器人整機硬件的發展情況,王興興稱:“雖然不是非常完美、成熟,但當下已經足夠用了。未來主要是持續完善硬件細節,降低成本,增加壽命和可靠性等。”
在他看來,智能體機器人當下及未來最大的挑戰在於機器人大模型。“大家對模型的關注目前是相對較少,反而對數據關注有點太高了。目前行業最大挑戰是具身智能的AI完全不夠用,機器人大模型類似於處在ChatGPT出來前的1至3年——大家發現了方向和技術路線,但沒人把它做出來。”
王興興預計,如果順利的話,未來1至3年可以達到人形機器人的ChatGPT時刻,最慢的話要3至5年。
王興興認爲,未來2至5年智能機器人技術的重心在於統一端到端智能機器人大模型,研發更低成本、更高壽命的硬件及超大批量的製造,以及低成本大規模算力等等。
不過,在模型層面,宇樹科技一直保持謹慎投入。王興興認爲,在機器人行業中,宇樹科技現在的人算多,但跟大型AI公司肯定沒法比。但AI並不是資源多、錢多、人多,就一定做得出全球最好的技術。一箇中小團隊或者更小的團隊,也有概率能做出更好的成果。
“行業當前過度關注數據問題,而忽視了模型架構缺陷。”王興興認爲,視頻生成模型可能比VLA模型更有效,但存在GPU消耗大等問題。未來,端到端AI模型、低成本硬件及分佈式算力(如工廠或小區服務器集羣)將是關鍵方向。
王興興強調,在AI領域沒有一家大公司能保證有足夠的人、足夠的資源,一直保持領先。過去的案例已經驗證,AI的創新永遠伴隨着隨機性。
談及未來,王興興表示,機器人創新需要全球共創,中國和海外企業必須共同推動,沒有單一公司能保證領先。他預計,未來2-5年迎來突破,AI智能的成熟將開啓大規模應用時代。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