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1月3日|南方教研大講堂第137場(綜合實踐活動專場)——推進“教聯體”協同育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01
活動主題
推進“教聯體”協同育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02
活動時間
2025年1月3日14:30—17:30
03
活動目標
教育部辦公廳等十七部門印發《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方案》,提出要“推動各地結合實際建立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能有效促進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同時,《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強調要“聚焦學科實踐(實驗教學)、跨學科主題學習”,要“遴選一批科技館、博物館、研學基地、高科技企業等”,“組織學生在實踐探究中學習”,爲“教聯體”協同育人提供了具體路徑。《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也着重指出,學校應充分利用周邊資源,採取探究、服務、製作、體驗等多種實踐形式,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爲深化“教聯體”協同育人提供了課程視野。
儘管政策導向明確,如何“打通學校、家庭、社會育人資源,促進家校社三方協同發力、同向同行”仍然有待實踐的深化,尤其是豐富的校家社資源如何轉換爲課程、課程又如何在“教聯體”的協同下充分發揮育人價值等成爲實踐中的關鍵問題。
本次活動將聚焦上述問題,從充分利用博物館等社會場館的豐富資源和獨特優勢的視角,通過教學案例、教研沙龍、專家視點等活動,探索校館融匯的“教聯體”實踐新路徑,通過精心設計的系列跨學科、實踐性強的學習活動,打破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親身體驗博物館等場館特色課程,拓寬視野,增長見識,深入探索真實世界的奧秘,提升綜合素質。
04
活動內容
1.課例展示:《傳承可園建築智慧,創繪莞邑城市新圖》(六年級,東莞市莞城建設小學 黎曉君)
2.課例展示:《行走的博物館——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揹包創意製作》(七年級,揭陽市惠來縣第一中學 許潔純)
3.課程展示:《香意傳承》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特色課程(東莞市寮步鎮香市小學,李雯婕、盧麗霞)
4.教研沙龍
5.專家視點
05
指導單位
廣東省教育廳
06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
07
協辦單位
東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揭陽市教育局教研室
08
活動平臺
教研網、觸電新聞、廣東教育Plus、廣東教育研究、廣東教育傳媒、中國移動和教育、粵教翔雲
09
活動議程
10
專家簡介
張新華
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粵港澳大灣區促進STEM教育聯盟秘書長,華南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STEM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致公黨華南師大總支副主委,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深圳龍華學校科學副校長,全球華人探究學習學會(GCSIL)常務理事。研究方向:STEM教育/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教師教育、數字媒體設計與開發、技術支持的教與學、企業學習。訪學經歷:曾兩次到多倫多大學教育研究院(OISE)訪學,從事技術支持的科學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廖文
博士,華南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部未來學習空間研究中心主任 、華南師範大學勞動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學校發展規劃中心“未來學校”計劃專家委員會成員、廣東教育學會創新教育專委會副秘書長、廣東家庭教育研究會家校社共育專委會理事長、廣州市青少年心理輔導協會會長、TEDx演講人。主要研究領域:教育社會學、教育規劃、基礎教育課程與教材研發、未來學校。主要成果:國家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主持項目獲2019年、2020年人民網、中國教育智庫網“未來教育創新成果獎”;主持《未來學校2020》重點及一般課題各一項,參編《未來路線圖實驗學校發展指南1.0》;主持區域及學校規劃、教學類課題近30項;發表論文20篇;出版創新課程著作23冊;獲得教研類測評軟著3項。
鄒立波
廣州市教育研究院課程教材發展研究所所長,廣東省特級教師,廣東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歷任任教育學副教授,教育學正高級研究員,廣州實驗教育集團理事會秘書長,廣州市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STEM教育與學校特色課程建設。
李賢彪
揭陽市教育局教研室綜合實踐教研員,廣東省美育專家庫成員,廣東省“基礎教育精品課”(學科課程)評審專家、揭陽市美術學科帶頭人,揭陽市綜合學科中心組成員、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會員、廣東省省青年美協理事、廣東省美術教育學會會員、廣東省楹聯協會會員、揭東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鄧興文
中學高級教師,東莞市綜合實踐活動教研員、市科學教育項目組執行組長。從事中小學科學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教育教學研究,曾先後獲評東莞市教學能手、市學科帶頭人、廣東省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科帶頭人”、廣東省基礎教育學科教研基地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東莞)基地負責人、廣東省家庭教育指導師。曾參與編寫了3部教育著作,主持與參與9項國家、省、市課題研究,課題成果曾獲得廣東省中小學教育創新成果獎3項,東莞市創新成果獎4項。
朱柏霖
東莞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研員,科學教育工作組主要成員,東莞市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學科骨幹教師,東莞市人工智能創新挑戰賽優秀指導教師,東莞市科技創新大賽優秀指導教師,東莞市科技模型大賽優秀指導教師。主持東莞市科研課題3項,《利用探究模式教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研究》《STEM課程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研究》《基於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的學生創新意識提升研究》,多次承擔省、市公開課、講座,論文、教學設計、微課、優課榮獲省、市級一、二等獎。
林的萍
東莞市莞城建設小學教育集團黨總支部書記、理事長,東莞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理事會副會長,東莞市中小學勞動教育研究會理事、東莞市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全國生態勞動教育實踐先進個人。從教31年,在中學任教10年,小學教育工作21年,研究的多個課題獲得省市級科研獎項,曾作爲主編出版《原創兒童音樂舞臺劇劇本:木偶奇遇記》,以及《小學新勞動教育課程資源叢書》。
陳彥菁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高級教師,東莞市第三批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帶頭人,莞城街道教育管理中心綜合實踐活動兼職教研員,莞城街道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曾在全國研討會上作現場課例展示;主持的課題研究成果《錢幣文化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研究》獲市一等獎;參與的省級課題研究成果《綜合實踐活動“六課型”教學體系構建與應用研究》獲一等獎;撰寫的主題案例和課程入編《綜合實踐活動理論與實務: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教學參考》《莞城地方歷史》
郭譯陽
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漢語言文學系,本科碩士,副研究館員,現任可園博物館園林古建管理部副主任,東莞市作家協會會員。主要從事東莞可園、嶺南古建築及嶺南傳統文化研究、展陳與宣推,在《文物世界》《文物鑑定與》南方家plus等發表文章數十篇。
黎曉君
小學語文一級教師,東莞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品質課堂能力大賽一等獎,廣東省基礎教育教研基地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東莞)教研基地主要成員,東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莞城地方歷史》編委,多次獲東莞市莞城街道“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等稱號,參與多個省市級課題。
李雯婕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一級教師,現任寮步鎮香市小學勞動教育科組長。廣東省第二屆中小學青年教師能力大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二等獎獲得者。廣東省基礎教育教研基地項目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東莞)教研基地核心成員。東莞市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能手,東莞市勞動教育教學能手。東莞市品質課堂活力組綜合實踐活動一等獎第一名,勞動教育一等獎第一名。從事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教學,學校科創、莞香文化等特色課程開發的研究與實踐。
盧麗霞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高級教師 廣東省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帶頭人,東莞市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寮步鎮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寮步鎮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中心組成員,寮步鎮綜合實踐活動名師工作室主持人。
許潔純
廣東省惠來縣第一中學歷史教師,曾獲得廣東省雙融雙創比賽三等獎,廣東省優質課例評比一等獎,廣東省優質微課評比二等獎,揭陽市微課比賽二等獎,揭陽市教學設計二等獎,揭陽市精品課二等獎,論文《基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學歷史教學的策略分析 》發表在《教學與研究》,縣優秀教師,多次參與市級示範課教研,參與多項省、市級課題。
11
教研網
觸電新聞
廣東教育Plus
廣東教育研究
廣東教育傳媒
中國移動和教育
粵教翔雲
來源:廣東省教育研究院
編輯:廣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