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川普的「巨人之戰」!專欄作家解析蘋果3大可能應對路線
美國總統川普(右)和副總統範斯(左)1月20日宣誓就職時,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中)站在兩人身後。資料照片。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威脅蘋果公司,如果不在美國生產iPhone,將面臨至少25%的高額關稅。Yahoo Finance資深專欄作家紐曼(Rick Newman)24日撰文指出,川普對蘋果和其他大公司確實具有影響力,但這些企業也有自身的應對之道,形容這是一場「正在進行的巨人之戰」,並列舉蘋果公司3條可能的出路。
紐曼指出,與多數大型企業高層相比,庫克與川普的關係更爲友好。一些分析師認爲,庫克在與善變的川普打交道時,展現出大師級的應對技巧。然而,無論如何,蘋果仍已進入川普的射程範圍。庫克或許仍能想出對策,躲過川普最偏好的經濟懲罰方式。但就目前而言,蘋果及iPhone已成爲川普眼中的肥羊。
紐曼分析,針對川普的最新威脅,蘋果很可能不會選擇將iPhone生產遷至美國。蘋果過去主要在中國大陸生產旗艦產品,此後將生產據點多元化,擴展到印度和越南等其他國家。然而,一旦川普開始針對各項產品逐一徵收關稅,蘋果將無處可逃。
紐曼認爲,蘋果有三個選項可以考慮:
第一,直接承擔25%的關稅,然後評估可以將多少新增成本轉嫁給零售消費者。由於美國國內幾乎不生產智慧手機,若川普對iPhone課徵25%關稅,也可能對三星等廠商採取相同措施。如果所有智慧手機都加徵25%關稅,蘋果的劣勢將會減輕,並且或許能將大部分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第二,庫克或許仍能與川普達成某種涉及其他類型國內支出的協議,以滿足川普的政績需求,像蘋果2月「宣佈」5000億美元鉅額國內投資,部分實際上只是將已在進行的計劃彙整起來,給川普一些可以吹噓的政績,而川普也確實這麼做了。
紐曼指出,如今外界普遍瞭解,川普有時會以威脅作爲籌碼,以換取能讓自己居功的協議。庫克或許還足夠聰明,有能力把川普的手段玩得更高明(out-Trump Trump)。
第三,蘋果也可選擇尋求法律救濟,或靜待相關裁決出爐。目前已有至少7起訴訟正在進行,質疑川普是否有權以「國家緊急狀態」作爲徵收關稅的正當理由,而針對iPhone的威脅,更凸顯該理由站不住腳。
一些法律分析師認爲,法院很有可能會針對川普關稅頒佈某種禁制令,最終可能由美國最高法院來裁決此事。如果法院全面駁回川普基於緊急狀態的關稅徵收權力,他仍可沿用他在2018年至2019年用過、更緩慢且更繁瑣的程序來徵收關稅,
然而,對蘋果與衆多正想辦法因應川普關稅衝擊的企業來說,這將是一段重要的緩衝期。他們可以趁機囤積庫存,並利用這段時間研擬新方案,讓營運更能抵禦關稅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