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vs庫克「巨人之戰」開打! 他分析蘋果3大因應策略

▲與其他美國企業高層相比,庫克與川普關係相對良好。(資料照/達志影像/美聯社,下同。)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警告,若蘋果未在美國境內生產供美國市場販售的iPhone,將對其產品加徵25%關稅,成爲這間科技巨擘的重大挑戰。Yahoo! Finance專欄作家紐曼(Rick Newman)分析了蘋果的3大可能因應策略,「川普對蘋果及其他大企業握有權力,但他們也有選擇。一場巨人之戰正在進行中。」

與大多數企業高層相比,庫克(Tim Cook)與川普的關係友好許多,與這位反覆無常的總統打交道時,展現出「大師級」的表現,但蘋果仍被川普盯上了。或許庫克能夠想出某種方法躲過關稅,但目前蘋果與iPhone仍是川普眼中的大肥羊。

紐曼認爲,面對川普的最新威脅,蘋果很可能不會把iPhone生產移至美國。該公司過去主要都在中國生產iPhone,近年則轉往越南及印度等地,實現多元化生產。川普對於印越敵意較低,推測對這2國進口商品實施較低貿易壁壘,也是很合理的。

不過,一旦川普針對每一項產品課徵關稅,那就無處可躲了。即便實施25%關稅,把iPhone生產移回美國也不合理,因爲蘋果將被迫打造全新供應鏈,並且在已經面臨技術人才短缺的製造業招募員工,導致成本大幅飆升,甚至讓每支iPhone售價從現在的1000美元(約新臺幣3萬元)漲破3000美元(約新臺幣9萬元)。

▲蘋果面臨關稅挑戰,引起國際關注。(圖/路透)

紐曼指出,有鑑於此,蘋果還有3種選項。

首先,蘋果可以吸收25%關稅,然後計算多少成本可以轉嫁給消費者。由於幾乎沒有智慧型手機在美生產,所以如果川普對iPhone徵收25%關稅,或許也會對其他競爭產品實施相同政策。如果所有智慧型手機都有25%關稅,蘋果就未必居於劣勢,還可以把大部分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其次,庫克或許能跟川普達成某種協議,例如能夠滿足總統的其他類型國內支出。今年2月,蘋果宣佈5000億美元國內投資時,一部分是在收攏進行中的計劃,卻也成爲川普吹噓的素材。如今大家都很清楚,川普有時會以威脅作爲籌碼,以達成他可以邀功的交易。庫克或許能夠智取川普。

最後,蘋果可能尋求法律救濟,或者等待法律救濟成真。川普宣稱「國家緊急狀態」是實施關稅的正當理由,但目前至少有7項訴訟正在挑戰總統的這份權力,而iPhone的威脅更凸顯這個藉口有多麼脆弱。如果川普真的對iPhone實施25%關稅,也將是根據這個緊急授權。但所謂的緊急狀態到底是什麼?iPhone太便宜嗎?還是它們必須在美國生產,才能避免美中開戰?

一些法律分析師認爲,法院很可能對川普關稅發佈禁制令。若能完全阻止上述的緊急狀態關稅授權,川普仍可能仿效2018、2019年,使用其他更緩慢、更繁瑣的方式徵收關稅。不過,對於蘋果和其他企業而言,這仍是一個重要的喘息機會,能夠藉機釐清如何應對川普關稅引起的成本上升等混亂,例如累積庫存量換取時間,找出防止業務受到關稅影響的新方法。

川普威脅「25%關稅」也沒用? 分析師:蘋果寧可漲價

正面對決!川普直接告訴蘋果庫克:我不希望你在印度建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