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黃金攔截戰”,警銀聯動止損近百萬元

近日,一名七旬老人帶着畢生積蓄前往銀行購買一千克黃金時,被警覺的銀行工作人員識破騙局。桂林市公安局秀峰分局反詐中心、白龍派出所與中國建設銀行桂林分行營業部聯動處置,最終揭穿一起“冒充公檢法”的典型電信詐騙,成功挽損近百萬元。

當天10時許,中國建設銀行桂林分行營業部櫃員注意到一位神色異常的老人廖先生要求提取大額現金購買黃金。面對工作人員詢問用途時,廖先生反覆強調“國家需要”,這一反常舉動立即觸發了銀行反詐預警機制。“老人說不清具體用途,還拒絕家屬陪同,我們判斷極可能是詐騙。”值班經理回憶。

秀峰分局反詐中心接報後,聯動白龍派出所民警火速趕到現場。民警與廖先生耐心溝通後,瞭解到廖先生前一日接到一自稱“國家專班”工作人員的電話,稱其名下電話卡涉及重大詐騙案,已被“掛牌督辦”。爲增加可信度,對方不僅通過QQ發送僞造的“通緝令”,還開啓視頻通話展示“辦案場景”,將個人資金全部轉換爲黃金接受審覈,以自證清白。

“騙子身穿‘警服’,老年人很難分辨真僞。”民警指出,此類騙局利用老年人對法律程序的陌生,通過心理操控使其陷入恐慌。廖某在對方長達數小時的“洗腦”下,甚至不敢告知家人,獨自籌款準備交易。

民警採取“情感共鳴+案例拆解”的雙重策略:一方面聯繫老人子女到場安撫情緒,另一方面用近期偵破的同類案件拆穿詐騙話術。“我們將廖先生請到派出所裡進行法治宣傳,針對騙子僞造的視頻一一進行拆解,廖先生後來回憶起和詐騙分子的通話視頻,發現詐騙分子所謂的辦案視頻裡面連警號都是模糊的。”在民警有理有據地耐心規勸下,廖某終於意識到QQ那頭是“李鬼”。

“犯罪分子利用黃金易變現、難追蹤的特點,要求受害者購買後通過快遞交付。”秀峰分局反詐中心民警特別提醒,近期黃金等貴金屬已成爲詐騙新媒介。

來源:桂林市公安局秀峰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