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傳獲美政府入股 外媒曝「改善技術落後效果有限」
▲英特爾(Intel)。(圖/路透)
記者高兆麟/臺北報導
美國川普政府正考慮直接入股晶片製造商英特爾(Intel),藉此強化該公司財務體質,並推動重啓先前無限期擱置的俄亥俄州新廠投資案。外媒分析,雖然資金挹注有助短期營運與擴廠計劃,但對英特爾長期技術落後的結構性問題,效果恐有限。
《彭博社》14日引述匿名消息人士報導,美國行政部門評估透過現金注資,協助英特爾擴建晶圓廠網絡,同時促成俄亥俄州新廠計劃復工。受消息激勵,英特爾股價當日勁揚7.4%,收在每股23.86美元。
目前尚未確定政府將購入多少股份。知情人士透露,該構想源於美國總統川普與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近期的會談。值得注意的是,上週川普曾要求陳立武辭職,理由是其曾投資中國半導體企業,並在社羣媒體發文稱「別無他法」;但川普隨後改變態度,於本週與陳立武會面,並稱贊其職涯成就「令人敬佩」。
近月來,市場多次傳出美國政府可能介入支持英特爾,不過此前並未出現實際入股的方案。若此計劃成真,將意味聯邦政府大幅參與私營企業營運,規模與性質類似2008年金融海嘯時對汽車產業與銀行的紓困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