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入股傳聞引爆英特爾:股價飆漲7%,市值重返千億美元
8月15日消息,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與英特爾洽談,擬由美國政府入股這家處境艱難的芯片製造商。此舉或將再次表明,美國白宮有意模糊政府與產業之間的界限。
上述知情人士稱,若達成協議,將有助於支持英特爾在俄亥俄州建設製造基地的計劃。英特爾曾承諾在當地打造全球最大的芯片製造基地,但該項目已屢次延期。目前尚不清楚美國可能入股的具體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次洽談的一週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呼籲罷免英特爾首席執行官陳立武,指責他因早前與中國的關聯而“存在重大利益衝突”。
知情人士表示,入股計劃源於本週特朗普與陳立武的一次會晤。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稱,雖然雙方仍在商討細節,但核心設想是由美國政府出資購入股份。另一位知情人士則提醒說,計劃仍存在變數,談判也有可能無果而終。
英特爾股價週四一度大漲8.9%,最終收盤上漲7.4%至23.86美元,公司市值達到1044億美元。其股價在盤後交易中繼續上揚,漲幅高達4%。
美國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Kush Desai)表示:“在政府正式宣佈之前,任何關於假設性交易的討論都應被視爲猜測。”
英特爾方面則拒絕置評。公司代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公司“堅定支持特朗普總統爲鞏固美國技術和製造業領導地位所做的努力。”
英特爾稱:“我們期待繼續與特朗普政府合作,推進這些共同的優先事項,但我們不會對傳言或猜測發表評論。”
“國家隊”入場?白宮的產業之手
當下英特爾正大幅削減開支並進行裁員,任何協議的達成都將提振公司財務狀況。這也可能意味着陳立武將繼續執掌英特爾。
這是特朗普對關鍵產業的最新一次直接干預。此前美國政府已達成協議,將從特定芯片對華銷售營收中抽成15%。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還宣佈在日本製鐵公司收購美國鋼鐵公司後,美國政府將持有該公司的“黃金股”。
入股英特爾的想法也與美國國防部上月一項史無前例的聲明遙相呼應。當時美國國防部宣佈將以4億美元收購美國稀土生產商MP Materials的優先股,這筆交易將使美國國防部成爲這家鮮爲人知的公司的最大股東。此舉徹底顛覆了投資者、分析師、行業高管乃至資深政府官員對於私營企業如何與政府打交道的傳統認知。
此前有報道稱,聯邦政府這類“豪賭式”的大手筆投資預計不會是一次性行爲,因爲特朗普及其領導的政府決意在他們認爲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領域,大力扶持美國國內龍頭企業。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政府目前的一些交易方案可能正在參照MP Materials模式來設計。這意味着交易將結合股權投資、訂單保證、貸款和私人融資,並輔以政府合作。許多政府內部人士也認爲,這些槓桿能給予投資者充分信心,確保項目得到全球最具信譽機構的支持,同時也爲納稅人的資金提供保障。
榮耀褪色:芯片巨頭英特爾的困境
作爲芯片行業的先驅,英特爾近年來舉步維艱,飽受市場份額流失和技術優勢減弱的困擾。陳立武的前任帕特·蓋爾辛格(Pat Gelsinger)曾將擴建俄亥俄州工廠當作公司復興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大肆宣傳。
但英特爾面臨的財務困境已經危及到項目實施。今年早些時候,該建設計劃被推遲到2030年代,而今年7月份公司又表示將進一步放緩俄亥俄州的擴建計劃。自今年3月份接任英特爾首席執行官以來,陳立武更側重於整頓英特爾的財務狀況。
英特爾本有望成爲2022年《芯片與科學法案》資金的最大受益者,但特朗普治下這一法案如今也變數重重。今年早些時候,美國政府官員曾提出讓芯片代工巨頭臺積電通過合資企業運營英特爾工廠的想法。但臺積電董事長暨CEO魏哲家已明確表示,公司計劃繼續專注自身業務。
政府入股:是“雪中送炭”還是“飲鴆止渴”?
路透社認爲,當下英特爾市值與利潤大幅下滑,衰退明顯,與美國政府合作或可幫助推動俄亥俄巨型工廠項目恢復動能。美國政府的入股意圖不僅是經濟層面的補血,也服務於“強化國內芯片製造”這一戰略目標。報道強調了國家安全驅動下的產業扶持,並認爲這是特朗普政府以往多次干預科技與製造業的延續。
《金融時報》則表示,英特爾股價大幅上漲反映出市場對美國政府可能介入的樂觀情緒。報道也認爲此舉標誌着特朗普政府越來越傾向於直接干預企業事務。
《華爾街日報》則提到,美國政府的入股若最終成行,可能會獲取更多對英特爾戰略方向的話語權,並將這一方案視爲“美國優先”政策在半導體領域的延伸。
MarketWatch指出,美國政府向科技巨頭的這種注資前所未有,背後帶有國家安全與經濟自主的雙重訴求。考慮到英特爾約1000億美元的市值,這種經濟干預規模可能很大,堪比歷史上美國政府曾救助美國國際集團和通用汽車的計劃。報道援引CFRA分析師安傑洛·齊諾(Angelo Zino)的話說:“政府加大參與力度,目的是大幅提升美國芯片製造能力,此舉可能意在推動或鼓勵美國無晶圓廠的芯片製造商有效利用英特爾在美國的生產設施。”(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