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職災死亡率移工高本國人兩倍 蘇俊賓籲強化安全配套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今天出席行政院會上,針對勞動部針對職業安全衛生法修法草案時提出,應強化移工安全配套等建言。(資料照/行政院提供)
記者沈繼昌/桃園報導
行政院今(1)日上午召開行政院會,針對勞動部討論《職業安全衛生法》修法草案提出強化源頭防災、加強承攬管理、完善職場罷凌防治及提高罰鍰上限額度等四大重點,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表示,整理過去幾年數據,發現職災死亡案件中移工罹災率是本國勞工兩倍,另外,就業一年內新進勞工,竟然佔職災死亡人數中一半以上。蘇俊賓建議,應該作爲修法關注重點,加重業主職安教育責任,投入必要風險預防經費,善用智慧科技輔助以及訓練資源,以降低新進人員與移工職災案件。
蘇俊賓指出,桃園市近兩年共發生71起職災死亡案例,其中年資未滿一年勞工有39人,佔比超過一半;一年至三年者則有8人,也佔11%。兩者加起來顯示工作年資在三年內的職災死亡率佔三分之二,對比全國趨勢也相當接近。初入職場勞工可能因缺乏完善教育訓練與防護資源,成爲職災風險最高族羣。此外,營造工地仍爲職災死亡最集中場所,尤以「墜落」與「滾落」爲主要致命原因,佔比近六成,凸顯現場風險暴露明確、管理亟待強化。
蘇俊賓也關注職災死亡率較高族羣,也就是移工,全國目前約有83萬名移工,有3.3萬人在營造業服務,光是桃園就有約6800位移工,大概佔桃園營造業總勞工人數的7%。但桃園近兩年營造業職災死亡人數中,移工佔13.5%,幾乎是本國人兩倍,反映外籍勞工多從事高風險工作,卻未必獲得足夠的保障與支持。
蘇俊賓認爲,越高風險的工作環境,應該是給更有經驗、有充足準備的人來執行,目前的就業環境卻常常剛好相反,主因缺工,常常這些工作都是由缺乏工作經驗的人來執行,我們的法規應該關注這些族羣。資淺的勞工或移工,承擔高風險的工作項目,卻沒有足夠保護與保障,這應該是這次修法最該關注面向。呼籲勞動部應把「向上追溯僱主責任」,包含「事後賠償責任」與「事前預防義務」,及「資淺者的教育訓練與培力」納入這次職安法修法並完備相關配套措施,並提供具體建議。
此外,針對資淺者的教育訓練與培力,蘇俊賓強調無非就是要求僱主加強教育訓練與提供該有的安全防護配備,尤其是移工族羣,因爲語言不通,在跨國語言文化輔導尤爲重要,確保所有勞工都能充分理解職場環境中的作業規範、防護流程與高風險工項,藉以減少職災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