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災死亡多菜鳥 桃市籲修法防範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1日指出,職災死亡案逾半都是新進1年內的菜鳥,另外營造業也超過一半,且移工是本勞的2倍。(蔡依珍攝)
行政院會1日討論《職業安全衛生法》修法,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分析數據發現,職災死亡案逾半都是新進1年內的菜鳥,另外營造業也超過一半,且移工是本勞的2倍,呼籲修法應加重業主的職安教育責任,投入經費做風險預防,並善用智慧科技輔助,以有效降低菜鳥和移工職災。
蘇俊賓爬梳數據發現,桃園市近2年共發生71起職災死亡案,其中年資未滿1年的勞工39人、佔總數55%,1至3年8人、佔總數11%,年資3年內的職災死亡率高佔2/3,與全國趨勢接近。另營造工地職災死亡率最高,死因以墜落與滾落佔近6成,且移工幾乎是本國人的2倍,顯示外勞多從事高風險工作,卻未獲足夠保障與支持。
「越高風險應給越有經驗的人來執行,但缺工導致都是缺乏經驗者在做!」蘇俊賓呼籲把「向上追溯僱主責任」和「資淺者的教育訓練與培力」都納入職安法修法,並完備相關配套,避免層層轉包後,法律責任仍集中在底層承攬者,真正握有資源與主導權的上游業主免責而輕忽。
蘇俊賓強調,向上追溯僱主責任除「事後賠償責任」,應同步明定「事前預防義務」,促使上游業主在工程初期,即投入足夠的風險評估經費、落實安全防護設備配置,甚至要求達一定規模的業主投入資源,導入智慧科技防災,如運用IoT智能感測器即時監控震動、溫度、氣體異常,結合AI影像分析預警高風險行爲,或設置電子圍籬保障危險區域安全等,這些技術已具成熟性與可行性,應納入法制規範。
蘇俊賓說,移工語言不通,應以跨國語言輔導,確保所有勞工都能充分理解職場環境作業規範、防護流程與高風險工項,減少職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