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極危物種「波口鱟頭鱝」撞水槽口腔敗血癥亡 海科館:檢討

極危物種海科館飼養的「波口鱟頭鱝」疑感染死亡 。圖/讀者提供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鎮館之寶「波口鱟頭鱝」,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紅色名錄極危物種,本月7日疑因傷口感染死亡。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認爲枉死籲求中央調查。海科館說,因牠撞及水槽致牙齒受傷後食慾不佳,並投放抗生素全力搶救,解剖發現是細菌性感染的敗血症死亡,未來會檢討飼養方式。

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天指出,波波因體型不斷增長,已達館內缸體極限,且水缸設施根本無法滿足其天性需求,館方曾於去年迴應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及立委陳培瑜的關切,表示已着手準備將於今年6到10月野放,讓已達性成熟的波波可迴歸大海生養繁殖。但後來卻以缺乏「衛星標籤」爲由,且忽視館內設施的侷限,持續拖延野放。

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認爲波波枉死,要求教育部及海委會應嚴格徹查,並檢討海科館飼養保育及大型魚類的專業及條件,以確保未來不再發生類似事件。

海科館產學交流組組主任施彤煒說,原本的水槽爲狹長型,不符日益體長變大的波波生長,館方原規畫移至大2倍的水槽飼養,卻因頭部擦撞到水槽後牙齒受傷流血,影響食慾,後來投放抗生素,但牠還是不吃東西,口腔出血,雖全力搶救還是因細菌性感染敗血症死亡。

施彤煒說明,原本有野放計劃,因爲波口鱟頭鱝長大已不適合飼養在原有直立型水槽,館方原計劃與美國喬治亞水族館合作,協助在臺灣海域野放,但因喬治亞水族館政策轉變才未野放,還在尋求其他管道協助時,波波就因撞上水槽發生傷口感染意外死亡,館方已盡全力搶救,感謝各界的關心;另針對飼養的環境及方式,未來會進一步檢討改善,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