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海科館「波口鱟頭鱝」遭感染死亡 瘦高展缸導致體表常擦傷

▲基隆潮境智能海洋館的波口鱟頭鱝「波波」,最近傳出死訊。(圖/翻攝自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記者賈沐蓉/綜合報導

近日,基隆潮境智能海洋館的「鎮館之寶」波口鱟頭鱝「波波」——傳出死訊,在9月7日因傷口感染不治身亡。目前館方尚未公開說明波波的死因,但動保團體指出館方並未替波波提供足夠的活動空間,造成牠身上經常有擦傷,就連今年應該要執行的野放計劃也遭到喊停。

▲動保團體指出,展示缸不符合波波的習性,造成牠身上經常出現傷口。(圖/翻攝自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波口鱟頭鱝又稱「飯匙鯊」,目前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爲極危物種,主要棲息於1-50 公尺深的近海底層。但生活在潮境海洋館的波波因爲展示池空間不足,池底也缺乏可棲息的軟砂,因此身體底部經常出現傷口,最終導致感染死亡。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指出,館方連給波波的食物都是以魚類爲主,而非牠們在自然界的主食大型蟹類、龍蝦等甲殼類。

▲展示缸底部無鋪設任何軟質泥沙,且空間狹窄。(圖/翻攝自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同時研究會也指出,去年他們透過立委,得知潮境海洋館預計會在今年6月至10月對波波進行放流,沒想到8月時表示波波健康狀況良好,並無立即野放必要。對此海科館產學研究主任施彤煒表示,館方於2024年與就與國內學術單位合作準備野放,當年5月開始對波波進行前置訓練,但成效並尚未穩定,身體有傷時海科館也持續會進行適當的醫療。

▲波口鱟頭鱝是𫚉魚的近親,需要海底軟砂棲息。(圖/翻攝自美麗海生物圖鑑)

直到今年7月,波波的健康情況都還算良好,海科館也有考量將其移動到底面積較寬廣的工作站大水槽,但在8月12號時牠的牙齒再度受傷並影響食慾,經過營養強化、人工餵食與抗生素治療後仍因敗血症死亡,目前以完成初步解剖,臨牀診斷與切片報告則會在下星期出爐。施彤煒主任也表示,對於瘦高型的缸體,未來將會更謹慎選擇魚種飼育,以免憾事再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