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肌少症提升跌倒風險 醫推「健口操」訓練口腔肌肉

「健口操」包括脣部運動、舌頭活動、咀嚼訓練與吞嚥協調動作,爲期8周、每日2次、每次5分鐘。(李念庭攝)

臺灣邁入超高齡,60歲後肌肉量會以1~2%速度流失,肌少症常導致老人跌倒、骨折,「口腔肌少症」更是隱藏危機,除了影響咀嚼、吞嚥、營養吸收功能,增加吸入性肺炎和失智風險,還可能造成全身性危害,跌倒風險提升1.55倍。醫師呼籲,民衆可以透過5分鐘「健口操」訓練口腔肌肉、降低健康風險。

一名85歲李爺爺,端午節前夕和家人團聚吃糉子,卻在進食過程中突然劇烈咳嗽、呼吸困難,緊急送醫後診斷爲誤咽造成吸入性肺炎,在加護病房整整一週纔出院。

中華長照暨偏鄉醫療基金會今日(27)舉辦記者會,發表「社區中高齡居民肌肉骨骼及老化相關疾病之介入預防研究計劃」成果。(李念庭攝)

中和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俊鴻說,李爺爺自然牙少、長期配戴活動假牙,且有口腔肌少症,咀嚼力、吞嚥協調功能皆衰退,家人替他準備軟糯的北部糉,以爲「配水吃比較好吞」,卻成了肺炎導火線。

陳俊鴻指出,臺灣長者常見口腔退化性疾病,包括進食速度變慢、吞嚥功能下降,常噎到或嗆到、說話能力降低、容易出現口臭、牙齒容易鬆動影響咬合。口腔衰弱長者,吸入性肺炎風險增加30%,還會造成全身性影響,包括失智風險提升1.8倍、全身性肌少症風險增2.2倍,跌倒機率提高1.55倍。

中華長照暨偏鄉醫療基金會今日(27)舉辦記者會,發表「社區中高齡居民肌肉骨骼及老化相關疾病之介入預防研究計劃」成果。其中子計劃三,透過自然牙存留數、連續發音能力及舌壓檢測等綜合評估,找出口腔肌羣功能退化者,給予健康介入,以「健口操」提升舌頰肌力。

陳俊鴻說明,「健口操」包括脣部運動、舌頭活動、咀嚼訓練與吞嚥協調動作,爲期8周、每日2次、每次5分鐘。透過健口操,能放鬆頭頸部肌肉、加強兩頰及喉部的口腔機能核心肌羣訓練,提升咀嚼吞嚥功能,降低噎到、嗆到等口腔肌少症衍生風險。

總計劃主持人、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楊俊毓表示,說到肌少症,會最先想到四肢,特別是步態與行動能力,口腔是常被忽略的一環,但「吃得下才能活得好」,咀嚼、吞嚥功能不佳,會影響營養吸收、說話能力、全身健康、生活品質等。未來研究團隊將持續推動健口操數位教材、搭配社區衛教師培訓,期望建立更全面的高齡營養與口腔健康照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