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關稅風暴 雲林農業轉型應戰
上週我在雲林縣農會主持農漁畜產業關稅因應交流座談會,邀集近百位來自農會、漁會、產銷班、青農、合作社及產官學界的專家與代表共同商議,感謝臺大農業經濟系主任張宏浩、漁業署前署長張致盛、乳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方清泉等專家學者的精闢分析。
他們指出,美國對臺灣的對等關稅政策不只是單一產業的問題,而是整體農業轉型的警訊。尤其是畜牧業,因爲大量依賴美國進口飼料原料,首當其衝。
美國調漲關稅讓我國出口至美國的多項主力農漁產品如蝴蝶蘭、茶葉、毛豆、鱸魚與吳郭魚面臨最高32%關稅,若美國進口豬、牛等肉品增加,國內畜牧業者的生存壓力將更爲嚴峻。
我們將從幾個大方向打造雲林農業韌性,包括拓展國際市場、品牌升級與產品差異化、加速推動智慧農業、畜舍結構升級、冷鏈物流強化與農業保險制度。
關於拓展國際市場,我們將協助農漁畜產品取得國際標章,積極開拓日本、韓國、澳洲、馬來西亞等市場,根據各地需求調整產品、行銷策略,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這次座談會也是雲林農業集體面對轉型的起點,我們將彙整各方建議,納入政策規畫,並持續與中央溝通,確保農民權益及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