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關稅戰 宋濤:大陸是臺商最堅強後盾

大陸國臺辦昨天與臺商臺企就因應美國關稅舉辦座談,國臺辦主任宋濤喊話表示,「我們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應對並戰勝各種挑戰,大陸始終是臺商的堅強後盾,大陸方面有信心,這信心來自於龐大市場與全產業鏈優勢」。

座談會在南京舉行,宋濤說,大陸經濟發展從來都是在風浪中前進的。美國總統川普在第一任期發動貿易戰、科技戰倒逼大陸在很多關鍵領域和卡脖子的基礎上,取得突破性的進步。在三年新冠疫情的衝擊,大陸成爲了全球經濟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些證明大陸經濟一直都是在風浪中成長,每一次重大考驗和挑戰都成爲轉型升級突破瓶頸的契機。

宋濤進一步說,今天美國發動關稅戰改變不了經濟基礎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和長期下來的機會趨勢,「我們要有充分的信心」,這信心來自於大陸超大市場規模,十四億多人口的消費升級浪潮,區域協調發展的巨大空間,鄉村振興示範的潛在需求,最龐大的中等收入羣體等,構成了全球獨一無二的內需市場。臺商要拓展內需市場,就完全可以有效的消化外部衝擊。

宋濤說,信心的另一來源,來自大陸全產業鏈的優勢,大陸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的四十一個工業大類,二百零七個種類、六六六個小類,從基礎材料到高端設備,從傳統制造到數字經濟,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閉環,工業體系的完備性,讓自主可控成爲現實的,能夠有效的對外部衝擊信心等。

臺企聯會長李政宏在座談會上表示,臺企聯會針對性推出幫扶措施,幫助臺資企業開拓市場,引導優質臺企產品出口轉內銷等,他還透露臺企聯正與京東溝通探索該集團銷售模式等。

另,應對中美貿易戰,大陸工信部昨天召開記者會表示,第一季大陸工業經濟運行保持向好的發展趨勢,「有能力、有底氣、有信心」應對各種複雜的局面,大陸將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重點推出機械、汽車、電力裝備等三個行業新一輪的穩增長工作方案。大陸國務院國資委則稱,今年將加快攻克「卡脖子」產品和關鍵核心技術。

工信部發言人陶青表示,第一季大陸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增百分之六點五,比去年第四季加快○點八個百分點。其中,裝備製造業發展良好,特別是電子、汽車、電氣機械器材等行業拉動作用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