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關稅急單效應 交長:航運業供艙位保障出口是最強後盾
第71屆航海節慶祝大會今(11)日舉行,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左起)、航港局長葉協隆、交通部次長林國顯、交通部長陳世凱、全國船聯會理事長蔡豐明、北市輪船公會理事長張衍義、航政司長韓振華。圖/邱莉玲
第71屆航海節慶祝大會今(11)日舉行,交通部長陳世凱致詞時表示,臺灣航運業者近年在面對疫情、俄烏戰爭、紅海危機等地緣政治挑戰時,展現韌性,成爲國家拚經濟的後盾。目前我國船隊載重噸穩居全球第8,其中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船隊運力合計佔全球貨櫃航運運力近1成,具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陳世凱指出,4月美國關稅新制一公佈,交通部立刻邀請經濟部、財政部等,和航運業者座談,共同找出最務實、有效的對策。航港局也重啓「國際海運平穩工作小組」,在業者急單效應出現時,海運業協助提供艙位,保障出口進行,展現臺灣海運的機動力與團結力。
同時,民衆也對交通團隊的服務真實有感,包括離島客運業者,在連假疏運、颱風備援或霧鎖離島的緊急疏運上,全力支援、從不缺席,靠的是整個產業鏈的努力。期許未來公私合作,持續強化航運產業韌性與應變能力,讓臺灣航運在全球變局中穩健前行。
今天的慶祝大會公開表揚績優船舶運送業、海運有功人員、模範航港從業人員、模範船長及模範海員,以及今年榮獲「海運有功」的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中華航運協會監事王烑炫,謝謝他們多年來的耕耘和堅持,讓臺灣穩居全球航運重要地位,同時也是穩定我國進出口最堅強的後盾。
交通部身爲航運事業主管機關,正全力規劃航運產業升級方案,從智慧化、低碳化、國際化着手,提出具體相應措施;航港局及港務公司於2022至2026年投入560餘億元辦理國際商港建設,打造兼具韌性與永續的智慧港口,讓航運成爲交通隊最堅強、最可靠的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