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戰美國關稅「海空運業界拋5問題」 交通部:提供獎勵誘因
▲交通部說明美國關稅政策對海空運影響和因應。(圖/記者李姿慧攝)
記者李姿慧/臺北報導
因應美國關稅政策可能衝擊海空運產業,交通部日前召開海空運產業座談會,業者於會中提出5大面向問題,包括加速調整貨運航線審覈流程、盼提供獎勵爭取海運貨物來臺中轉、貨櫃儲放空間、原產地及洗產地等。交通部表示,已成立應變小組,並提供獎勵誘因、增加營運彈性,全力協助業者應對挑戰。
美國對各國實施對等關稅政策,爲掌握國際變局與市場發展趨勢,航港局及民航局4月18日先召開國際海運疏運平穩工作小組會議、美國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對空運影響及相關因應會議,交通部長陳世凱22日再召開「美國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對海空運影響及因應座談會」,邀集海空運相關公協會及海空運承攬業者與經濟部與財政部等部會進行深入交流,聆聽業者的聲音。
交通部指出,儘管目前美方關稅措施已宣佈暫緩90日實施並維持部分國家稅率在10%,但政策走向仍具高度不確定性,我國對外貿易高度仰賴海運與空運作爲支撐主軸,此波美國關稅政策調整,連帶牽動我國整體海空運輸之營運狀況與佈局。面對經貿局勢劇烈變化,爲穩定我國對外貿易及海空運輸秩序,交通部召開座談會,全力攜手業者主動出擊。
交通部航政司副司長盧清泉說明,業者在會中主要提出5大面向的問題,首先是空運業者希望調整貨運航線時,能請民航局覈准相關程序能更加速;希望提供獎勵措施,爭取海運貨物來臺中轉,增加貨物來源;提供貨櫃儲放空間,之前不管是疫情塞櫃期間,空櫃調度是重要因素,若目前櫃場較滿,若港務公司能提供多餘空間來調度,也有利爭取吸納東南亞或鄰近國家貨源。
另外針對洗產地、原產地問題,盧清泉表示,業者盼政府加強原產地相關規範宣導,以免不小心違規,業者也希望貨物在通關流程上,政府查覈上不要太乾擾到貨物進出流程。
陳世凱也指示民航局、航港局、機場公司及港務公司等單位,偕同海空運相關業者掌握市場變化,協助業者增加營運彈性;因應潛在運輸需求,提供獎勵誘因,爭取商機;掌握供應鏈重組契機,備妥場域空間,促使臺灣成爲全球供應鏈關鍵角色;加強人員訓練及查覈,共同防範洗產地及違規轉運行爲;密切關注美方及各國關稅變化,即時啓動跨部會應變機制等。
盧清泉表示,經詢問業者,目前4月初至4月中,變動正負3至5%,訂位在9成上下,目前海運平穩工作小組詢問相關工會,尚未接獲有急單要出或艙位不足等情形,不過暫緩90日將於美東時間7月9日到期,目前預估6月中至6月底可能會有臨時運送需求的單子出來,提醒進出口廠商若需協助,可於平臺提出,也請儘早把艙位確定下來,有助後續彈性調配因應。
至於洗產地規定,交通部說明,財政部有成立違規轉運查覈小組,經濟部也加入,每週都會查,經濟部國貿署也有宣導,請美國律師來解說何謂洗產地,如何避免誤觸規定,目前美方對大陸有些特殊產品比較關注,不希望大家透過其他地方,冒用他地來僞冒產地,對這些產品會特別宣導說明,如自行車等,不過從大陸要轉運到美國的,本身在臺就要先經過許可,數量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