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徵關稅下行業“衆生相”:鋼鐵“搶出口”效應明顯 光伏出口預期樂觀
《科創板日報》4月22日訊(記者 陳俊清) 美國加徵關稅背景下,各行業如何更好“出口”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在近日舉辦的第十四屆中國鋼鐵物流高峰論壇上,對於美國關稅影響,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會長蔡進,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管清友等與會嘉賓紛紛對國內經濟發展持樂觀態度。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管清友認爲,貿易摩擦的同時,帶來倒逼式發展機遇,推動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增強企業韌性,提升全球競爭力,各方應在這場挑戰中尋找新機遇。
活動現場,多名參會嘉賓從不同行業目前出口情況進行了分析。整體來看,中國鋼鐵行業雖受美國關稅政策間接衝擊,但在 “搶出口” 效應下,鋼材出口量持續提升;光伏行業作爲外貿出口新三樣之一,雖在2024年經歷了出口額下降、價格走低等挑戰,但業內人士仍對其發展預期持樂觀態度。
3月鋼材出口量突破1000萬噸 粗鋼大幅增長4.6%
聚焦到鋼鐵產業,作爲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與出口國,中國鋼鐵行業受到美國關稅政策的間接衝擊。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24年中國直接出口美國鋼材爲89萬噸,近五年維持在70至90萬噸,僅佔整個鋼鐵出口0.8%。
中物聯鋼鐵物流專委會主任、上海卓鋼鏈董事CEO潘富傑在會上表示,中國鋼鐵對美國直接出口占總量的比例微乎其微,但美國對東南亞、墨西哥等第三國的關稅衍生影響可能間接影響國內鋼鐵出口。
關於目前鋼鐵出口情況,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玉千看來,美國加徵關稅政策下,國內“搶出口”效應明顯。據陳玉千透露,今年3月份中國鋼材出口量再度突破1000萬噸,高達1045.6萬噸,同比增加5.7%。數據顯示,今年1-3月累計出口鋼材2742.9萬噸,同比增長6.3%,好於去年同期。
中國五礦集團經濟研究院首席左更認爲,東南亞至中東至非洲成爲我國鋼鐵工業“再下西洋”的必經之路。“國內巨大的內需市場和全產業鏈優勢,疊加新質生產力的應用,是我國贏得大國競爭並實現揚帆出海的最大優勢。”
對於後期鋼鐵行業展望,陳玉千表示,從供給來看,今年一季度粗鋼產量同比微增0.6%,3月份當月粗鋼大幅增長4.6%,這表明企業在經營效益稍有改善時擴產衝動依然不減。“必須保持戰略定力,不能一次次陷入‘鋼價一上漲就放量生產,一放量生產就虧損,越生產越虧損’的怪圈。”
光伏新增裝機或將維持高位 用電綠色化轉型持續推進
除鋼鐵行業外,光伏行業作爲我國外貿出口的新三樣之一,雖產品出口額有所下降,但業內對於其發展預期依然樂觀。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會員工作部主任兼光電建築專委會副秘書長王雙透露,2024年光伏產品出口額繼續下降,出口量各環節增減不一。光伏產品2024年出口額減少到320億美元,同比下降幅度超33%,出口額連續兩年下降,產品價格也不斷下降,2024年組件出口價格下降超過了50%,而是在2023年下降30%的基礎上繼續走低。從月度出口情況來看,月度組件出口額均顯著低於2023年同期。
2024年,光伏產業價格、產值,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在王雙看來,當前光伏行業處於艱難的調控期,需對下游應用端低於成本售價的行爲進行大力地管控。
據王雙分析,多晶硅價格2024年上半年有快速下降趨勢,下半年以來整體保持穩定。硅片價格2024年上半年快速下降,下半年以來先降後升,2025年以來有一定回彈。電池價格2024年以來整體跟隨上游環節走勢,2025年後有一定回升。
由於價格不斷下探,光伏製造端的產值呈現下降趨勢。王雙表示,從製造端來看,從多晶硅到組件產量同比增速10%,但該增速相對於2023年下浮較大,2023年同比增速超60%。出口量雖然有增長,但是增速還是有放緩趨勢。
在應用端,我國光伏新增裝機277GW,同比增長28%。同比增速雖然都有一定增長,但增速從2023年開始下降。產業增速最大的是多晶硅,儘管產量有所增長,卻累積了部分庫存。
王雙對於未來光伏市場的發展預期依然比較樂觀。她預計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將有超過10%以上的增長,全球光伏市場裝機規模將達到531GW至583GW區間。
“政策方面,風光大基地等項目受新政策影響較小,且行業重大政策明確‘新老劃斷’原則並預留寬限期,其次全社會用電需求仍穩步增長,社會用電綠色化轉型進程持續推進。”王雙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