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利率“倒掛”:一場金融市場的“逆流而動”
如果你最近去銀行存錢,可能會發現一件奇怪的事情:存兩年的錢,利息竟然比存一年還低!這種現象在金融圈被稱爲“利率倒掛”,簡單來說,就是短期存款利率比長期存款利率還要高。這可真是打破了我們一直以來“存期越長,收益越高”的傳統認知。那麼,這種現象是怎麼出現的?背後又藏着哪些秘密呢?
先來看看現狀。最近,不少中小銀行的存款利率都出現了“倒掛”。比如山西懷仁農商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高達1.75%,而兩年期的利率卻只有1.45%,相差整整30個基點。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河南新野農商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甚至比兩年期高出4個基點。更有趣的是,廣東南澳農商銀行的一年期和兩年期存款利率乾脆持平,都是1.6%。這種現象雖然在中小銀行中有所體現,但並不是普遍現象,更像是個別銀行的“小動作”。
那麼,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首先,銀行也是會“算賬”的。在利率下行的大環境下,銀行面臨着巨大的“期限錯配”壓力。簡單來說,就是銀行過去吸收的長期存款利率很高,但現在的貸款利率卻在不斷下降。如果銀行繼續以高利率吸收長期存款,未來可能會出現“高息吸儲、低息放貸”的尷尬局面,利差越來越薄,甚至可能出現虧損。所以,銀行開始主動調整存款期限結構,減少長期存款的吸收,降低負債成本。這就好比在寒冷的冬天,銀行穿上了“薄外套”,爲未來的“降溫”做好準備。
其次,市場對未來利率的預期也在影響着銀行的決策。目前,市場普遍預期未來存款利率將繼續下行。在這種預期下,銀行對長期存款利率的定價變得更加謹慎。畢竟,誰也不想在利率下降的時候,還揹着高成本的長期存款包袱。所以,銀行開始主動減少長期存款的吸收,甚至出現了長期存款利率向短期利率收斂的現象,利率倒掛也就應運而生了。
那麼,這種現象會持續下去嗎?未來又會如何發展?多位經濟學家預測,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將繼續深化,銀行存款利率的調整將更加靈活。未來,利率倒掛現象可能會在特定時期和特定銀行中繼續出現,但不會成爲普遍現象。銀行們還是會根據自身的資產負債情況和市場環境,靈活調整存款策略。
不知道大家對這種利率倒掛現象有什麼看法呢?你有沒有調整自己的存款策略?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聊聊吧!
免責聲明(上下滑動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爲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爲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有風險,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財經早餐力求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