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公會揭匯率避險三策略
據悉,說明會內容強調面對近期匯率波動,建議企業積極因應,可採取三大策略,一是針對美元資產的定期避險、二是對未來現金流量的避險、三是功能性貨幣。
針對美元資產的定期避險,對於帳上美元應收帳款及現金,廠商可以透過遠期外匯等作避險,匯率波動對應收帳款/美元現金及避險工具價值波動皆會進入當期損益。
對未來現金流量的避險上,對於未來的收入可以透過利匯率交換(IRS、CCS)等,作未來現金流量避險,該避險工具價值波動會計入股東權益項下的其他綜合損益,不是進入當期損益。不會影響當期淨利與每股盈餘。
功能性貨幣方面,有實質營運境外營運機構的功能性貨幣若爲美元,其報表轉換爲新臺幣時,匯率波動的影響會計入股東權益項下的累積換算調整數,不會影響當期淨利。若無實質營運,可能被視爲「投資性機構」,若該境外機構僅爲控股或避稅用途,無實質營運活動,則其功能性貨幣可能應爲母公司,如新臺幣,而非美元。
實質營運指的是境外機構在其所在地,實際從事經濟活動有實際銷售或生產活動,如製造、銷售、提供服務,亦使用當地貨幣支付人工、原料、租金等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