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經濟”遇見“它經濟”,老齡化背景下的“寵物消費”

你是否注意到,早晨的公園中多了許多牽着寵物狗的銀髮身影?

社區寵物醫院裡,老花鏡後的眼睛正認真閱讀處方糧的成分表?

抖音 #老年養寵話題下,65 歲王阿姨爲博美犬拍攝的換裝視頻獲贊超 20 萬次 —— 這不是個例,而是 3 億銀髮族掀起的 "毛孩子經濟" 新浪潮。

原因何在?毛孩子成爲“孤獨解藥”

中國寵物經濟正經歷結構性躍遷,“銀髮潮寵族”正在成爲“它經濟”的主力軍。

以2023年的數據爲例:寵物經濟市場規模達5928億元,其中老年消費約2075億,佔比突破35%,遠超嬰幼兒奶粉市場。

京東數字研究院發佈的《代際消費洞察報告》顯示,60 後用戶在寵物消費上的偏好是 80 後的 1.7 倍 。

此外,三線及以下城市老人寵物消費增速達到了驚人的 450%。

一串串還在飆升的數字向我們照亮了一片新藍海:老年養寵已經成爲銀髮經濟的新引擎。

而想要擁抱這場銀髮養寵的新浪潮,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爲什麼中國老人們越來越喜歡毛孩子?

在中國,每4個家庭就有1戶是“空巢”。2.9億老年人中,超過40%長期與孤獨爲伴。

空巢老人缺少晚輩陪伴、社交有限、網絡使用又不熟練,什麼能夠彌拯救這一場靜默的情感饑荒?能夠提供情緒價值的寵物們無疑是一劑銀髮族的“情感胰島素”。

華北理工大學研究顯示,飼養寵物的老人SF-36健康量表得分比未養寵者高29分,這相當於生理狀態年輕15歲。同時抑鬱發生率降低69%,日均步行量增加1008步,效果堪比每週3次心理疏導。

重慶師範大學實驗進一步證實,寵物依戀每提升1個單位,孤獨感可降低0.73分,形成“情感代償”的良性循環。養寵老人日均社交時長增加2.3小時,68%通過遛狗結識鄰居,寵物成爲打破“城市冷漠症”的社交催化劑。

當子女忙於“996”、孫輩沉迷“元宇宙”時,一隻會搖尾巴的柯基或慵懶的橘貓成爲填補親情缺口的“生物補丁”。

萌寵們帶來的好處不止於此,醫學研究表明寵物對老年人的健康影響具有神經生物學基礎。與寵物互動可觸發“催產素分泌”,使血壓降低12%,免疫球蛋白A水平提升,效果相當於每日服用低劑量抗抑鬱藥。

更精妙的是,寵物的呼嚕聲(18-35Hz)與人類α腦波頻率共振,能激活大腦邊緣系統,緩解焦慮症狀,這種聲波療法已被證實可降低皮質醇水平23%。其情感陪伴甚至能延緩認知衰退,降低阿爾茨海默症風險達37%。

這些數據都揭示了寵物作爲“非藥物干預”的獨特價值。

畢竟誰能拒絕既能幫助維持身心健康,又會賣萌的小可愛們呢?

商機何在?寵物經濟的多維度變革

當"情感剛需"撞上"銀髮消費力",這場化學反應正在重塑中國寵物產業的底層邏輯。

銀髮族養寵正成爲寵物經濟中最具爆發力的細分賽道。這場由3億銀髮族主導的"毛孩子經濟"革命,遠非簡單的消費升級,而是對於“它經濟”的多維度變革。

從“功能性養寵”到“情感性共生”,浩浩蕩蕩的銀髮族進軍寵物市場帶來需求側的巨大變革。老年人與寵物的關係超越傳統飼養的邏輯,演變爲對抗孤獨、重建生活意義的“精神夥伴”。

數據顯示,中國 60 歲以上養寵人羣年均消費已達 3800 元,且呈現 "寵物擬人化" 趨勢,爲市場創造了獨特的破局窗口,讓毛孩子們從溫飽到“小康生活”已經成爲老人們的核心需求。

但是這背後的廣闊市場卻正在無秩序的“野蠻生長”:以中國寵物鮮食市場爲例,目前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因養寵理念普及度不足、行業標準缺失及渠道整合困難,主要由中小商家主導,缺乏規模化品牌;亟需突破標準化生產與消費教育瓶頸。

誰能首先在高質量養寵的賽道上跑出風格,誰就能制定規則,填補市場的巨大空白。

既然提到需求側,就不得不看向天秤的另一邊——“適老化需求”正在倒逼供給側創新。

老年人眼睛對於光線的適應性下降、聽覺敏感度顯著減退、短時記憶下降嚴重等身體限制,催生了一系列的商業機會。

產品側來看,現在的市場情況呈現產品同質化嚴重、質量良莠不齊、適老化改變浮於形式而非結構性創新等問題。

以自動餵食器爲例,這一產品的定時定量餵食功能對於健忘的獨居老人無疑是“專業對口”,但是現在市面上的自動餵食器普遍都是通過手機APP操作,老年人對繁瑣的手機操作難上手、易忘記,自然導致這一產品流失了廣闊的老年市場。

這只是廣大適老化寵物產品發展前景的縮影,要做銀髮養寵生意,就要切實從老年人的視角看問題、找方法。

再把目光轉向下沉市場的裂變式增長:寵物經濟在下沉市場呈現指數級擴散特徵。

三線城市老年養寵滲透率從2018年的3.7%飆升至2023年的28.4%,其增長曲線符合羅傑斯創新擴散理論的S型拐點。

拼多多數據顯示,縣域市場老年寵物消費呈現"高價值、高頻次、高定製"特徵:單價800元以上的智能貓砂盆復購率達63%,寵物鮮糧月均消費頻次4.2次,均超過一線城市水平。

這一系列反直覺的數據告訴我們:銀髮族正在成爲養寵主流,而縣城裡的銀髮族是主流中的主流。

在銀髮養寵市場呈現 "需求爆發 - 供給滯後" 的矛盾現狀下,銀髮經濟的“寵物方程式”悄然浮現:1只狗=N個創業機會。

如何破局?三個升維賦能銀髮養寵生態重構

面對需求側的高品質追求、供給側的創新變革和下沉市場的複雜生態,傳統“單點突破”模式已難以化解系統性問題。行業亟待跳出碎片化改良,轉向更高維度的生態重構,而破局之道蘊藏在三個“升維”之中。

第一,消費場景升維,實現從“生存型”向“品質型”的躍遷。

我們還是拿寵物鮮食來舉例子,寵物鮮食的牌桌有沒有成功的玩家?有,北美的寵物鮮食第一股Freshpet,或許就是國內無數寵物鮮食商家的前進動力。

成立於 2006 年的寵物食品品牌 Freshpet,自成立以來便以 "寵物鮮糧人類化" 爲核心理念。在生產環節,該公司通過垂直整合的生產體系保障寵物鮮食的品質。

在渠道建設方面,Freshpet 與 Costco、沃爾瑪等大型連鎖商超建立合作關係,通過在全美範圍內設置專屬冷藏貨櫃的創新模式,有效解決了鮮食產品的冷鏈物流難題。

憑藉這種獨特的渠道策略,該品牌佔據了美國寵物鮮食實體店總銷售額的 95% 市場份額。

借鑑Freshpet的成功經驗,中國銀髮高品質養寵市場應該從“品質嚴格把控+線上線下並驅+高情緒附加值”着手發力。

首先是“全憑良心”的製作流程不可取,應該透明化生產標準、生產原料,以老年人羣最關心的“吃得健康”作爲最大賣點,真正制定中國寵物鮮食市場的行業標準。

其次,現在的中國寵物鮮食商家要不就是把鮮食作爲線下門店的一個多元營收的板塊,要不就是專注做線上,很少有和Freshpet一樣線下+線上大面積鋪開成規模的。

而老年人受困於數字鴻溝,一定是更傾向於線下一站式服務的模式。品牌完全可以與老年人經常光顧的大型連鎖超市進行合作,讓老年人在線下“隨手”就爲毛孩子買一份美食。

最後,企業可以突破傳統門店的物理邊界,構建 “人寵共生”的沉浸式體驗空間。

例如,可打造集寵物健康監測、寵物鮮食體驗、老年養寵營養課程於一體的“銀髮養寵綜合體”,通過智能設備實時採集寵物健康數據,制定寵物飲食建議,與此同時同步生成老年主人的健康畫像,形成“雙健康管理”閉環。

第二,技術滲透要升維,從“被動適應”向“主動創造” 演進。

針對老年羣體的生理特徵,技術創新需從“適老化改造”轉向“預防性設計”。

以寵物智能設備爲例,應開發具備語音指令識別交互、異常行爲預警等功能的產品,語音模塊應該適配多種方言、並且根據老年人聽力對高頻率聲音接收能力減退的特徵做技術處理。

並通過AI技術模型實現去手機APP操作,通過子女一次設置,實現後續完全的語音交互使用。

異常行爲預警方面,結合極有可能出現的老年寵物+老年主人的“雙重老齡化”場景,人寵雙向健康監測或許是一個新機遇。

一方面來說,通過傳感器+算法對寵物行爲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實現提前預判慢性病風險,通過遠程醫療系統爲老年主人提供用藥指導。

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分析寵物諸如睡眠週期、互動頻率等的寵物每日活動軌跡,結合主人的心率、血壓等健康數據,預測阿爾茨海默症的風險。

這一數據還可以遠程傳送給子女,形成老人—寵物—子女三方聯動的健康監測防線。從被動適老化到主動創造銀髮養寵家庭對於智能養寵、健康監測的需求,這一切都大有可爲。

第三,服務半徑升維,從“單一零售”向“全方位”延伸。

銀髮養寵,不只是簡單的商品交易,而是應該由點發散到面,讓這門生意“面積更廣、週期更長”。

前文提到行業下沉市場的巨大潛力,而分析我國下沉市場老年養寵的消費者畫像就不難發現,加強社區活動和服務是一個突破口。

縣城不同於一二線城市,縣城社區基本都是當年合村並鎮和棚戶區改造下的產物,不少社區都是整村搬遷,養寵人之間不是親戚就是朋友,聯繫較爲緊密。

這意味着只要搞定村委會,就相當於搞定了整個社區的養寵人。

海爾的日日順靠社區商務基本覆蓋了本地的桶裝水市場,銀髮養寵同樣可以在社區開展互助養寵產業,或者與社區醫院、家政公司合作,提供“遛狗+買菜+送藥”全流程服務,打造“十五分鐘養寵生活圈”。

除此之外,銀髮養寵經濟與Z世代萌寵文化形成量子糾纏效應。抖音數據顯示,55歲以上用戶發佈的寵物視頻獲00後點贊佔比達47%,催生出"跨代際雲養寵"新形態。

這種代際融合推動商業模式的嬗變:京東健康推出的"遠程診療+藥品閃送"服務中,32%的老年用戶由子女遠程代付。

當我們把銀髮養寵換一個思路,或許可以豁然開朗:可以針對子女爲空巢老人購買寵物服務的“孝心經濟”,衍生出更多代際服務整合的產品。

總而言之, 寵物經濟本質是情感剛需與社會規訓的博弈。

當 3 億銀髮族將寵物視爲“毛孩子”,一場關於情感、健康與尊嚴的經濟革命正悄然展開——從生存型消費邁向情感型消費,從物質養老升級爲精神供氧。

這既是萬億規模的生意場,也是億萬心靈的託付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