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經濟 引領跨齡消費新主流

「小翠」的創作靈感來自故宮鎮院之寶「翠玉白菜」,化身爲活潑可愛的吉祥物,深受喜愛。(國立故宮博物院)

故宮主任秘書王耀鋒指出,院方將文物元素融入現代設計,創造兼具文化深度與市場潛力的商品。(圖/陳素芳)

經貿透視雙週刊 No.674童心經濟 引領跨齡消費新主流

童心經濟(Kidult Economy)旋風吹進各行各業,可別小看成年人爲自己買玩具的決心。根據市調機構Circana數據,全球Kidult市場規模正迅速擴大,2023年單爲成年人打造的玩具市場營收已達45億美元,佔全球近3成;美國成人消費者首次在財務上超越學齡前兒童,成爲最大買家。這已不僅是一場童趣消費,而是關乎療愈自我、強化比起認同與情感投資的新經濟現象。

童心經濟的版圖,早已突破傳統玩具槽。泡泡瑪特市值一度超越世界三大玩具公司美泰兒、三麗鷗、孩之寶,2024年上半年營收更暴漲90%;樂高則透過專攻成人的高端系列,讓美國市場銷售組合中有15%專屬於大人收藏。放眼全球,少子與高齡化正在全面改寫玩具市場。臺灣玩具公會理事長羅建宏受訪時坦言,臺灣業者早已從單純兒童玩具市場積極跨足STEAM教育與樂齡輔具,尋找下一波成長動能。

本期封面專題,將從四大面向剖析童心經濟的多重樣貌與產業機緣。在【聯合合作篇】,我們走訪成立故宮博物館分館的泡泡瑪特,故宮近年大玩跨界,讓國寶與動畫、潮流IP同框,吸引年輕世代;印花樂則以臺灣傳統花紋結合可愛角色,讓布料說出品牌故事,溫柔圈粉。

【吉祥物當道篇】 帶來另一種有趣觀察。過往冷硬嚴肅的B2B產業,透過自創IP成功年輕化。像進典工業攜手EXP打造的吉祥物「點點」,把工業閥門擬人化爲會賣萌的形象,推出LINE貼圖品牌增添不少親和力。臺灣吧則藉黑啤IP延伸至動漫、出版到國際活動,形成強大的內容宇宙。

【商機蓬勃篇】可看見兩大平臺型業者的翻轉策略。臺隆手創館靠引進潮流盲盒與快閃限定品,讓門市化身粉絲朝聖地;松山文創園區則以一檔檔IP展覽從快閃A夢到動漫Coser,源源創造票房與周邊消費,印證情感經濟比你想像更具價值。

最後【玩具產業篇】將回到這股浪潮的起點,從玩具公會角度切入,看少子化與高齡化如何推動產業轉型。不論是爲孩子打造STEAM學習工具,還是爲銀髮族提供維持活力的輔具,玩具都在成人世界找到新的角色與使命。

童心經濟從來不只是單純的消費遊戲。它映照成年人對自我療愈與社羣認同的需求,更成爲企業推動產品多元化、跨齡化與情感行銷的關鍵引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探看似小巧可愛的角色形象,如何在市場上激起巨浪,撬動龐大的新興商機。(全文請見2025年8月號第674期《經貿透視雙週刊》;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