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快電商”給實體店敲響警鐘
參考消息網4月13日報道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4月9日報道,拉姆吉·達羅德經營了60多年的小賣部現在瀕臨倒閉。
他身後擺着一箱箱尚未售出的餅乾和零食,箱子上貼着一張紙:“清倉甩賣”。
這位七旬老人苦笑着說:“幾年前,我連一分鐘的休息時間也沒有,現在呢,幾乎沒什麼人來買東西。他們都去網上買了。我決定退休,關門歇業。”
隨着Zomato、BlinkIt、Zepto等“快電商”APP在印度城市鋪開十分鐘網絡配送服務,已有數十萬家城市社區商店關門歇業。
家住孟買的平面設計師莫尼莎·薩特像大批印度城市居民一樣,不再每週去市場買東西,轉而被便捷的“快電商”吸引。
諮詢機構普華永道近日調查發現,大約42%的印度大城市消費者與薩特想法類似,尤其在有急用的時候更青睞快速配送。
印度帕克技術諮詢公司的合夥人安庫爾·比森表示,毫無疑問,包括小超市、小賣部甚至大型零售店在內的一般貿易活動都受到了威脅。但他同時表示,至少就目前而言,“‘快電商’仍然只涉及少數城市”。幾乎全部“快電商”銷售額都來自這些爲數不多的城市。
超快配送之所以在印度大獲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印度的城市羣聚集了大量人口。向他們提供服務的是租金低廉的“幕後店”。“幕後店”是專門用於配貨、不對路人開放的小型店鋪,通常設在人口聚集區,能夠實現規模效益。
據美國貝恩公司估算,在跨地域擴張的推動下,“快電商”業務直至2030年的年增速將保持在40%以上。
這讓傳統零售業坐立不安。
有分析師認爲,印度各地在發展階段、收入水平和基礎設施水平上存在巨大差異,這意味着小賣部、大型連鎖零售商和“快電商”平臺等所有零售模式都能在印度共存。
比森表示,印度不是一個“贏者通吃的市場”。他舉例說,電子商務早在2010年就進入印度,本應敲響當地零售商的“喪鐘”。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印度只有4%的購物是在網絡上完成的。
有分析師指出,“快電商”引起的反響應該給實體零售商敲響警鐘。實體零售商應當改進營銷,整合技術,利用線上線下雙渠道爲消費者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編譯/劉子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