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綜述:膠南“剜大瘡”,同泰華府出置換方案?

爛尾十餘年的同泰華府,說是“膠南大瘡”也不爲過。明明地理位置優越、配套也不錯,卻偏偏爛尾,還因爲種種原因盤活無方。不僅讓買了房的業主們流居多年、四處呼號,對膠南的形象也是磨損巨大。

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知名度日積月累,漸有成爲“網紅”的趨勢。一旦流量聚集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負面影響就會上升若干量級。到時候,抓瞎的可就不止是業主們了。

早晚要面對的,不如趁早把這個“大瘡”剜掉。

於是最近傳出消息,同泰華府出了一個置換方案,業主們可以在一公里之外的城發和悅瑞城項目置換一套同面積的房子。

雖然置換方案的具體條件尚未可知,不過城發是區屬企業,承擔“剜瘡”代價也算正常,而且既然有司下了決心,給業主們開出的條件應該比較寬鬆,不會太苛刻。

早做早輕鬆吧。

來看一看,上週青島樓市發生了哪些事。

1

青島售樓處的外地口音多起來了!

十一假期去青島各家售樓處的時候,明顯感覺外地口音的看房者多了起來。當時以爲是假期的原因,玩梗的說“一億人來青島”,龐大的基數下,遊客即便是心血來潮去逛逛售樓處,人數也不少。

沒想到假期過去後,售樓處的外地口音還是很多。遊客都走了,這些看房者顯然並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專門來看房的。

最誇張的一個售樓處,甚至看見省內某城市的好幾個家庭坐在一起喝咖啡,因爲人數多,一張桌子都坐不下。

看起來,“在能力範圍內買最能保值的房子”正在成爲共識。

別說房子不好賣,好房子還是有市場的。

2

某短視頻平臺去年賣房超過100億元!

短視頻平臺上,房產中介與房東砍價的視頻越來越多。這種包含背景介紹、專業評價、砍價過程等各種要素的賣房方式,直觀又真實,很是吸引人。

比如我,最近每天都會看一些青島中介發佈的此類視頻。

不僅有流量,效果也很不錯,一家排名前三的國內短視頻平臺,去年房產業務總交易額突破100億元。

“低頻次、重決策”的房地產交易,與追求流量的短視頻結合,迸發出這麼豐碩的果實,確實有點出乎意料。用浸潤其中的一名中介的話說:視頻比寫文章效果更直觀,文章真正引流有限,而通過視頻過來得大多爲目標購房人羣。

不過,看上去挺美的事情也存在不少問題,比如真實性不足引發的糾紛,見諸媒體的就有不少。原因嘛,還是約束不夠。

雖然經營類房產賬號也有資質要求,但是相對於財經類賬號來說,監管還是要輕省的多。

3

2018年已不是兩年前,而是五年前!

秋風起黃葉落,最遲鈍的人也能感受到衰敗,這就是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原因吧。

兩、三年前還在爭論房價會不會跌的時候,即使是最悲觀的人,大約也不會想到腰斬吧?看看這五年的青島房價變化,有一些甚至腰斬帶轉彎了。

不知道樓市還有四季輪迴嗎?還能等來春天嗎?

4

中建幸孚茂作價3.3億拍賣?

阿里資產的信息顯示,青島西海岸的中建幸孚茂被作價3.3億拍賣,包括5幢商業綜合體項目以及地下502個車位,實際建築面積超約6.3萬方。

不過,出賣人(產權方)青島澤孚置業有限公司很快就撤回了拍賣,不知道是什麼情況。

按說中建幸孚茂的位置優異、人氣鼎盛,經營狀況良好,爲什麼要拍賣呢?如果是要尋求資產優化的話,這也是實打實的優質資產吧?

5

碧桂園不再投訴自媒體!

今年之前,但凡議論幾句碧桂園就會收到投訴,不僅持之以恆,不處理就一直投訴,而且全網覆蓋,所有平臺一起投訴。

今年情況有了變化,碧桂園的投訴、律師函突然不見了。當時就有一種感覺,碧桂園要爆雷了,沒有餘錢支持龐大的公關火力了。

這種感覺來自經驗,上一個公關無處不在又突然消失的企業,是恆大。

6

農民工討薪,榮泰建設集團一頭包!

10月16日上午,數十名農民工來到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三沙路的翠海園討薪,隨後又來到榮泰建設集團門口,舉着“還我血汗錢”的標語聚集。

其實這事古鎮口的管委會早已介入協調,也商定先把工人工資這一塊付了。按照約定,最遲月底前可以解決。

這種事情開發商也很無奈,因爲按照相關規定,一旦出現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情況,項目方要承擔兜底責任,先行清償拖欠的工資,無論是否已經付清了工程款。

通常情況下,爲了監督施工方優先支付工人工資,項目方只能在工程款的支付方式和數額上設置條件,視前期的反饋情況解鎖後期支付。

這樣一來情況就複雜了,各方的小九九都在裡面攪合,很難區分,爭議也多。比如曾經有些地方喊出“嚴打以討薪爲名討要工程款”的口號,就在法律界引發討論。

有些地方沒有掌控好,就容易發生意外。

編輯: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