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綜述:細眉細眼的膠州國資,要兩年“吞”三象?
停工4年多的膠州協信航空科技城項目將於2月19日第三次法拍,此前曾兩次流拍的該項目如果還是找不到下家,接盤的估計又是膠州國資平臺。
果真如此,那就是膠州國資在兩年裡接盤的第三家號稱投資超過百億的項目,此前的2022年,他們還被迫吞下了投資500億元的膠州恆大文化旅遊城和投資130億元的海絲國際城。
這些“號稱”的投資固然水份十足,但是膠州國資本身也不是膀大腰圓,一個縣級市的資金實力,不過就是細眉細眼的存在,接盤上述項目,都可以說是“蛇吞象”。
《山海經》裡描述蛇吞象的艱難:“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意思是身長十丈腰圍七八尺的巨大巴蛇,吞下大象之後也要用三年的時間才能消化乾淨,再把大象的骨頭吐出來。
膠州國資這麼個“吞”法,可沒辦法消化。
看起來也沒準備消化。
來看一看,上週青島樓市發生了哪些事。
1
賣房“搭子”佳世客
“搭子”是個網絡熱詞,比如飯搭子、牌搭子、廁所搭子等等,形容那種“淺於朋友,重於同事”的關係。因爲其稀釋了好友的羈絆、拓展了同事的外延,符合“無壓力社交”的特性,所以廣受歡迎。
無壓力或者少壓力這種事情,開發商是最喜歡的,所以樓市經常可以見到“賣房搭子”:藍圖上琳琅滿目的配套,交付後遍尋不着。
別問,問就是開發商盡力了,無奈計劃沒有變化快。
比如最近媒體曝出的金秋悅府,位於青島西海岸薛家島的這個項目,當初能以18000元到兩萬的單價走改善路線,賣點就是樓下的佳世客(永旺)商場。現在房子賣得差不多快要交房了,開始刪除宣傳商場的相關信息。
開發商工作人員的說法是:無法回答商場將在何時入駐,也從未向業主承諾過具體開業時間。
只宣傳不落實,好一個“無壓力配套”!
說起來,開發過金秋泰和郡,跨界搞過龍田金秋婦產醫院的這家開發商,也算是青島本土有頭有臉的企業,不怕“無壓力配套”壞了自己的口碑嗎?
本地開發商又不是過江龍,還能撈一把就跑?
2
收物業費包含“客戶關係維護費”?
市北區銀河山莊小區提供給業主的物業合同中約定,0.5元/平方米的物業費中包含0.06元/平方米的“客戶關係維護費”。物業方面的解釋是,老小區問題比較多,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與多方協調,協調過程中就會產生成本。
6分錢確實不多,但是設置“客戶關係維護費”這個收費項目比較罕見,而且也容易引起歧義。本身物業收費就容易引起爭議,還要加入這麼一個會令人浮想翩翩的項目名稱,是出於什麼考慮呢?
是因爲掙不到錢,無所謂了嗎?
3
院士港首期住宅不會爛尾!
近日有網友發文稱,每天上下班路過青島東李一個叫莊子的地方,會看到一個只有兩棟樓的項目,一年多沒怎麼動工了,不知道是不是爛尾了。
這個叫水岸樾園的項目,很多人都不知道,一共152戶,2023年7月開盤,專業地產媒體探盤時下的結論是“有敷衍施工嫌疑”。
宣傳資料上說該項目是青島院士港集團傾力打造的首期住宅,不過鉅變之下,連院士港集團都改名爲青島華瀾發展集團了,旗下的住宅項目有點敷衍施工也屬正常。
處境艱難的國企到底還是國企,買了他家房子的業主們應該不會經歷爛尾這樣的狂風暴雨,最多是逃不過餘生的漫長潮溼。
4
石榴物業,終於沒守住海棠灣!
新年伊始,位於青島西海岸孟家灘的海棠灣一二期小區業委會就宣佈解聘石榴物業,選聘新的物業公司。
石榴物業是石榴集團全資子公司,石榴集團就是海棠灣的開發商。
說起來,石榴集團與青島頗有淵源,兩個創始人在青島做樓盤銷售代理掘到第一桶金,後來在北京做大並轉入開發,海棠灣就是他們從北京回來開發的。
開發完樓盤順手把物業一起攬下來是通行的做法,於是石榴物業就拿下了海棠灣。
但是這種“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做法只能保證贏在起跑線上,想要長長久久的經營小區物業,還是要靠服務與管理水平。
很顯然,石榴物業在這方面並不算給力,最終失去了業主們的信任。
5
從收彩禮到送嫁妝,不過5年!
偏居一隅的招商雍華府,卻在青島樓市不乏傳說。比如2018年那個搶房搶瘋了的年份,購房者們不僅要在精裝修和車位上敬奉彩禮,還要挖空心思走關係,傳聞有人喝光了一箱茅臺才拼下一個雍華府的購房名額。
誰能想到,5年之後的這個項目,想賣出去不僅要開出零首付的條件,還要陪嫁一輛新能源車。世道變化之快,真是令人唏噓。
不知道當年搶房的那位仁兄,再喝光一箱茅臺能不能壓住心中的鬱悶之情。
編輯:周道